|
来源:广安市科学技术局 | 浏览量: | 【字体:大 中 小】 | 我要纠错 |
杜御峰委员:
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和意见!广安市科学技术局高度重视您在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科普基地建设的建议》,立即会同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吸纳落实您的宝贵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党中央、省委、市委大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工作部署,以科普法为工作指导,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加快科普阵地建设,有效整合各类科普教育资源,引导和激励社会各方面大力普及科学知识。目前,全市拥有省市级科普基地18家,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2个,联通“天府科技云”,平台注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科技工作者102875余名,为精准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立工作制度。将科普工作纳入《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成立以宣传、科技、科协部门牵头,各科普成员单位参与的大科普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市科技局,并配套成立了专项小组,定期研判、解决难点问题,组织开展各项科普活动,切实保障科普工作全面有效实施。
(二)强化政策保障。出台《广安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加强“十三五”广安市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广安市市级科普基地认定管理办法》等文件,坚持以政策为支撑,推动全社会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实行科普基地动态管理,每三年对认定的市级科普基地进行综合评估,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推荐申报省级科普基地。支持依托高校、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共建科技馆、实验室、教育文化馆等具有科普功能的科普示范基地,以有形互动展品为主,面向公众展示多学科、多领域或专题性科普知识。
(三)加强经费投入。全市各科普成员单位及区市县科普单位每年共投入300多万元,用于科普基地建设、科普宣传、科技培训等,支持基层科协组织“3+1”建设,充分发挥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联系服务团结引领作用。近年来,发展壮大农技协52个,发展壮大天府科技云科普共享基地41家,科普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建设科普e站50个,其中乡村科普e站12个、社区科普e站23个,校园科普e站15个,科普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
(四)搭建科普平台。实施创新主体引领行动,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强化创新平台建设,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形成创新链赋能全民的科普大格局。目前,全市拥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国家星创天地6家、高新技术企业68家;省级高新区(广安高新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4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各1家。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在科普活动月、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等期间开展线上线下科普活动,开启科普创新和信息化“双引擎”,开辟网络科普主战场,开通政务头条号,创设科普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载体,通过科普阅览屏、下载“天府科技云”“中国科普”APP推进互联网+科普工作,以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科普知识,使公众接受的科普信息更具权威性、科学性、及时性,大大提升科普宣传工作效率,提高了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
(五)开展科普宣传。精心筹备举办科普活动月、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科普宣传活动,通过科普挂图、横幅、LED显示屏、宣传展板、远程教育等方式,全面深入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和科技政策、科技知识的宣传活动,营造全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每年展出科普挂图、展板3000套(幅),发放科技书刊、资料4万余本(份),举办各类科普讲座100余场次,科技咨询近万人(次)。“天府科技云”共帮助解决科技需求33442条,展示科技成果435个,科普服务群众320万余人次。“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四川乡村振兴科技在线”“科技兴村在线”广安平台,线上技术解答4.5万余次。
(六)注重赛教结合。每年组织举办创新创业培训讲师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节、机器人竞赛等赛事,以“赛”促“教”全面夯实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基础。其中,2021年举办的第36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市获奖作品达62项,一等奖16项、位居全省第三,一项学生作品角逐全国赛,获奖率达88.57%。依托“天府科技云”策划举办学术交流、技术咨询、科学普及等活动,支持学(协)会在“天府科技云”平台高质量开设科创工作室133个。指导各级科普基地充分利用科普橱窗、报刊网络等展示国防教育、工业、农业等领域科技成果。结合“三下乡”等活动,在乡镇、科技示范村集中开展科技赶大集、科普大篷车、科技直通车等送科技下乡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普及农、林、水、牧等科学知识。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科普阵地建设,集聚高水平科普资源。修订《广安市市级科普基地管理办法》,布局建设市级科技馆,支持高校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科技场馆等科普载体建设,鼓励国内知名高校资深教师到地方开展授课交流,拓宽青少年眼界和创新思路。以培育市级科普基地为抓手,推动基地提档升级,争创国家级、省级科普基地。
(二)规范科普基地管理,构建大科普格局。充分发挥广安市大科普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组织科协、团委、教育、人社、科技等部门研究科普工作长效机制。支持利用新型网络媒介开展科普活动月、科技活动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等科普活动,形成配合有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强化科普大篷车、科技直通车等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群众体验感和满意度。
(三)鼓励加大财政投入,健全科普体系。持续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鼓励各部门增强科普工作力量,加大科普工作专项经费投入,为科普基地建设、科普宣传服务提供稳定的场地和经费支持。指导各科普基地建立工作制度,完善设施设备,申报科技项目、引进专业科技人才等,进一步完善科普基地体系建设,为整体有效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提供坚强力量。
广安市科学技术局
2022年6月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广安市人民政府 www.guang-an.gov.cn
网站标识码: 5116000002
主办单位: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联系电话:0826-2343100
蜀ICP备18036616号-1
川公网安备 511602025116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