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2-01-24 16:22 来源: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浏览量: 【字体: 分享到:

2021年,市市场监管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抓基础夯基石为目标,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着力把法治建设贯穿到市场监管工作各个方面,从而推动市场监管职能依法全面履行,依法行政能力和行政执法水平普遍提高。现将市市场监管局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把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摆在市场监管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抓紧抓实。全面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实施方案》中各项职责规定。一是带头履职。2021年,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研究部署,主持召开法治工作会议6次,研究涉及法治工作事项10余次,推动落实法治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二是健全考核体系。督促班子其他成员履职尽责,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具体任务落实,建立健全法治政府推进机制,将年度重点任务细化分解,明确责任科室、协办单位、完成时限,确保各项任务落实。三是带头学法,以上率下。拟定全年学法用法工作计划,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和党内法规作为学法重点,自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着力提升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以“关键少数”带动“最大多数”。

二、立足本职,依法全面履行市场监管职能

(一)疫情防控。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成立冷链物防专班,制定出台《冷链食品新冠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广安市冷链物流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定期召开调度会议,研判防控形势,部署防控工作,开展联合检查23次,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部门互动的防控机制。二是强化冷链食品监管。对全市范围内冷库开展地毯式摸排,冻库登记建档592个,全面落实库长责任制,确保冷库有人管、有人守。三是推进集中监管仓建设。建成运行集中监管仓7个,申报集中监管的企业194个,坚持“人物同防”,累计检测核酸样本数量10万余份,均为阴性。四是加强风险应急处置。举办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应急演练5次,排查处置外地通报涉疫产品4起。

(二)商事制度改革。一是准入门槛再降低。进一步合并环节、精减材料、优化流程,最大限度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推广“营商通”平台,实现“全程网办”,全程电子化登记率80%。全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7268户。其中,新登记企业5379户、个体工商户2172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69户。二是“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自2021年7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将523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全力推进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三是“一网通办”水平再提高。积极开展一网通办、川渝通办、一件事一次办等各项工作,不断梳理优化办事流程,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平均提速超90%,即办件比例超65%,材料减免超70%。四是经营范围登记规范化。企业自主选择经营范围,最大程度保障企业经营自主权,为企业提供更加规范、便利的登记注册服务,有效防范登记注册风险。五是简易注销更深化。进一步拓展简易注销范围,将简易注销登记公告时间由45天压缩为20天,建立简易注销容错机制,切实解决“进入容易退出难”问题。截至12月底,全市按简易程序注销企业1849户,占注销企业总数的67.85%。六是便民利企再强化。全市均实现免费为新办企业提供首套4枚印章,为每户企业节约开办费用1000余元。七是渝广合作再加强。稳步推进川渝两地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川渝行政审批“同质化”进程。八是审批事项再下放。委托下放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办理行政审批事项3549件。九是监管方式再创新。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开展定向和不定项抽查66个,检查市场主体1721个。十是行政垄断再破除。召开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会1次,开展抽查评估29个部门单位,组织审查各类政策措施23543件,修改废止影响公平竞争文件17件。

(三)服务经济发展。一是深化质量强市战略。牵头完成2020年度省政府对市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二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新增商标注册2832件,国际商标申请3件;新增PCT申请3件、专利授权156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8件。三是强化标准化建设。组织制定地方标准3项、团体标准9项,指导工业企业制(修)订企业标准85项。四是强化民生计量工作。检查各类市场主体158个,抽查计量器具9811台件。检查加油站20座,抽查加油枪40支,完成各类计量器具免费强制检定25.68万台件,减免涉企收费1000余万元。五是探索建立商业秘密保护体系。围绕“三好四防五管”机制,选取37户企业作为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单位创建主体,建立商业秘密保护基地9个。

(四)严守安全底线。联动开展“周三查餐厅”行动23期,建设餐饮服务示范街区7条。建设运用学校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全部录入学校食堂主体数据库,全面启用手机终端执法,417所学校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50.67%,在线全覆盖抽查考核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1102人次,合格率94.1%。全市共完成食品抽检8826批、食用农产品快检10804批次,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149次。抽样药品300批次、医疗器械28批次、化妆品31批次,监督检查药品零售单位覆盖率达50%以上,对7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3家疫苗接种单位、78家新冠疫苗接种点进行全覆盖检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清零”百日攻坚等行动,督促整改一般安全隐患460余起、重大安全隐患1起,查处违法案件68件。开展涉疫物资、婴幼儿及学生用品等产品质量抽检135批次,查办案件358件。全面推进“两个行动”和“除隐患、防风险、迎大庆”百日攻坚行动,注重“查改结合”,累计排查市场主体13047家,发现问题隐患3374个,全部完成整改,立案查处案件43件,罚款金额28.23万元,隐患排查APP录入数据13047条,居全省第二位。

(五)切实维护市场秩序。积极推进放心舒心消费环境建设,全市共打造示范行业28个、示范企业134家、示范店971个、示范街道13条、示范景区8个。开展“春雷行动2021”暨冷链物流疫情防控执法行动,查办案件2568件,移送线索38条,行动荣获一等奖。开展“长江禁捕”专项行动,查办案件235件,移送线索18条,案件查办数目前列全省第一。开展砂石专项整治,摸排线索36条,完成整改11条,立案调查19件。开展粮食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共查封过期预包装大米300吨,立案查处4件,移送公安机关1件。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制定扫黑除恶市场监管领域乱象治理长效机制12个,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6件。

(六)完善消费纠纷化解机制。一是加强行政调解工作。明确调解范围,完善调解机制,规范调解程序,加强调解队伍建设,共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24561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32.4万元。二是健全调解组织网络。在市级设12315指挥中心,县级局设12315中心,基层所(分局)设12315工作站,集受理、监管、查处为一体,实现三级贯通。三是强化行政裁决工作。加强对行政裁决工作的宣传教育,按要求在局门户网站公示行政裁决事项目录清单、行政裁决办事指南。

(七)强化执法监督规范行政行为。一是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落实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必经程序,依法开展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建立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聘请法律顾问1名,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及重大疑难案件审理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二是严格落实权力清单制度。动态调整并公示本部门行政权力事项清单、行政执法流程图等,严格按照公布的权力清单行使职权。三是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做好行政执法证件申领、年审工作,全年对我局129名执法人员更换新证,组织拟从事行政执法人员报名参加2021年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四是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落实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配备法制审核人员3名,均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现有公职律师3名,严把法制审核关。2021年共审核行政处罚案件46件、其他行政案件11件,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率达100%,通过集体讨论决定的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共9件,确保了行政行为合法有效。监督执法机构全面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五是推行“首违不罚”制度。拓宽柔性执法路径,对涉及“市场准入”7大类行为16项具体事项推行“首违不罚”。大力推行非强制执法方式,广泛开展行政约谈、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性执法方式,优化营商环境。六是依法办理行政复议应诉案件。2021年办理行政复议案5件、行政应诉案4件,妥善化解行政争议。严格执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无复议被撤销、变更、确认违法或败诉案件发生。七是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2021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件、政协提案23件,按时办复率、同步沟通率、网上公开率和委员满意度均达100%。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开通新媒体便民服务,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及时办理群众投诉举报。

(八)落实普法责任。一是开展学法用法活动。印发年度学法用法工作计划,分解学法任务,以会前学法、各科室集中学法、专家讲法、以案释法等形式推进学法用法常态化,全面贯彻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有关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共开展各类学法活动20余次,组织职工参加学法考试2次,考试合格率100%。二是落实普法责任。依照“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方案及责任清单,坚持执法与普法相结合、日常普法与集中宣传相结合,把普法渗透到执法全过程。依托各业务科室开展“法律七进”活动,结合“3.15““食品安全宣传周““9月质量月““12.4国家宪法日”等各类主题活动以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开展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宣传。2021年共开展集中法治宣传2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600余人次。

三、存在的不足

2021年,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有待提高、执法监督力度不够等方面。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2年,我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有关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市场监管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是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将法治政府建设与市场监管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二是普法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法制度,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市场监管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将普法带入到监管和服务各环节。

三是执法证件管理。按照行政执法资格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好行政执法资格审核、报名、考核以及行政执法证件的申领等工作。

四是权责清单。进一步梳理本部门职能职责,依法对权责清单进行动态调整并按要求公示。

五是合法性审查。依照法定程序对规范性文件开展合法性审查,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继续做好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并实行动态管理。

六是执法监督。进一步落实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坚持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制度。严格依法审核行政处罚案件,通过案卷评查和日常执法监督检查等途径,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责任编辑:粟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
上一篇
下一篇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广安市人民政府 www.guang-an.gov.cn
网站标识码: 5116000002
主办单位: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联系电话:0826-2343100
蜀ICP备18036616号-1
川公网安备 51160202511682号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