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安资讯 / 热点关注
协同推进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2022-05-11 09:35 来源:广安日报 浏览量: 【字体: 分享到:

□靳文辉 严姣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指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成渝地区形成“统筹共建、协同联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格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新时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协同推进成渝地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理论和实践双重层面,回答好绿色低碳发展的时代之问。

提高创新驱动,高质量开展“双碳”工作。创新是引领双城经济圈“双碳”工作的动力。一要完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采用“揭榜挂帅”机制,开展低碳零碳负碳和储能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攻关。二要建设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创建万达开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技术创新中心。三要加快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集中力量在成渝地区加强绿色能源、工业节能降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低碳建筑、绿色智慧交通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协作,联合打造双碳典型应用场景,大力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成渝地区开展延展性研究和产业化应用。

促进统筹协调,高规格布局“双碳”工作。协调是推动双城经济圈“双碳”工作的抓手。一要协同推进成渝地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同开发油气资源,加快川渝电网一体化建设,加强煤气油储备能力建设,推动能源消费绿色低碳转型。二要协同推进成渝地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乡村绿色低碳产业协同发展,打造绿色低碳制造业集群。三要协同推进成渝地区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提升交通运输组织效率,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水平,推动交通运输工具绿色低碳转型。四要协同推进成渝地区绿色低碳行动的空间布局,推动城乡集约化融合发展,打造城乡绿色生态空间,巩固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协同开展森林、湿地等碳汇本底调查和碳储量评估,建立跨流域、跨区域横向生态协同保护和补偿机制。

加强开放合作,高水平推动“双碳”工作。开放是助力双城经济圈“双碳”工作的支撑。一要推动绿色低碳“一带一路”建设,利用国内外资源,统筹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类市场,成渝共建西部环境资源交易中心,推动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全国性天然气中心市场,建立区域林草碳汇市场交易体系,让绿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二是加快建立绿色贸易体系,持续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产品贸易,健全绿色低碳权益交易机制,建立健全成渝地区统一的环境权益定价标准,建立共建共享的环境权益交易合作新模式、互联互通新机制,探索建立跨区域用电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机制。三是加强绿色低碳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中新国际数据通道共建共享共用合作机制,在成渝地区积极建设国际数据中心和国际数据门户,共同打造成渝地区大数据产业基地,为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升级赋能。

完善制度保障,高效率推进“双碳”工作。制度是推进双城经济圈“双碳”工作的保障。一是完善绿色低碳投资法律法规,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为主、社会资本参与为辅的投资政策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绿色低碳投资活力。二是强化跨区域绿色低碳财税政策协同,推动跨行政区财政协同投入,加大区域绿色低碳发展财政投入。三是加强绿色低碳金融政策支持,推动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探索碳中和金融产品,大力发展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金融工具,探索建立统一的绿色项目(企业)认定标准。四是推进绿色低碳标准体系保障行动,完善成渝地区“双碳”标准,健全绿色生产消费标准体系,鼓励倡导绿色低碳生活行动,开展绿色发展试验示范及推进绿色低碳创建。(来源:《重庆日报》)

责任编辑:李锦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
上一篇
下一篇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广安市人民政府 www.guang-an.gov.cn
网站标识码: 5116000002
主办单位: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联系电话:0826-2343100
蜀ICP备18036616号-1
川公网安备 51160202511682号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