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在广安区浓溪镇全民村,青瓦白墙的联排小楼错落有致,硬化道路直通每家每户,蔬菜大棚日益完善……这个“移民村”,如今已焕发出全新的面貌。
“以前的房子又破又小,一家人挤在里面很不方便。如今这座12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有4个卧室、2个客厅、1个厨房和2个卫生间,不仅宽敞,家具家电也齐全。”村民杨文国站在自家的房前感慨万千。
“不仅如此,以前去镇上赶场,走路大约要1个小时,现在骑车只要20分钟。”杨文国指着门前宽敞的水泥路说,“搬迁前下雨天出门,鞋底沾泥,现在连小汽车都能直接开到院坝里。”
2017年,广安区启动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杨文国所在的牛尾村(现合并为全民村)被纳入搬迁范围。项目共涉及256户移民,按照2人户至6人户的不同标准建设新居。
2019年年底,村民通过抽签的方式分到新房;紧接着,自来水厂与污水处理系统全面建成,村民不仅用上了自来水,过去“污水靠蒸发”的景象也不复存在。
村子建好了,业主也跟着来了。距离全民村党群服务中心不远处,连片蔬菜大棚蔚为壮观。
今年3月,村里将85亩土地流转给广安市农家大棚蔬菜企业,用于种植西红柿、辣椒等蔬菜,年产值预计70万元。
“通过土地集中连片流转,业主种植的蔬菜直供广安城区超市,村民既有土地租金收入,又可以在家门口务工。”冯永生介绍。
59岁的村民彭云山将自家2.3亩地流转出去的同时,又在蔬菜基地打工,“每月工资1500元,年底还有土地分红,真是太好了!”
“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3万元,虽说不太多,但也是个不错的开头,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全民村党支部副书记冯永生乐呵呵地说。
在全民村,新居的贴心设计让村民赞不绝口;公共娱乐中心配备健身器材,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打卡地”;村头新建的2座公厕干净整洁,彻底告别了“一个土坑两块砖”的历史……
村民告别“忧居”,迎来“优居”;告别“靠天吃饭”,实现“产业致富”。“下一步,我们要紧紧围绕产业发展这一核心,大力招商引资,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实现能发展、可致富。”冯永生的话语中充满期待。(广安区融媒 张雅棋 杨雪樱 广安日报记者 王小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