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人间》在京演出现场。
“小平同志,我们永远想念您!”当24名演员齐声喊出这句话时,演出现场气氛达到高潮,观众情绪激昂,热泪盈眶,经久不息的掌声涌向舞台,淹没了整个剧场。
5月17日晚,由广安市委宣传部联合成都艺术剧院创制,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李伯男担任总导演,《新剧本》杂志主编、国家一级编剧林蔚然担任总编剧的改革开放题材大型原创话剧《春暖人间》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上演,引起观众们强烈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直呼“这是一部独具魅力、充满感情的精品力作,让人温暖、感动、回味无穷!”
穿越四十多年的改革记忆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不可逆转地走向了伟大复兴!如今,改革开放已历经40余年,广安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家乡,有必要以文艺形式回顾改革开放伟大历程,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这段由《春暖人间》剧组写给观众的话,正是广安打造这台剧目的初衷。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是波澜壮阔的,也是生动鲜活的。尤其是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初那段历史的人们,记忆深处总有一种从失望到希望的涅槃情怀。”《春暖人间》编剧林蔚然介绍,如何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艺术地向观众展示那段难忘的历史记忆和峥嵘岁月?他们在叙事艺术、结构布局、人物塑造等方面进行了精心设计。
时长近2小时的《春暖人间》,打破主旋律话剧题材严肃、宏大叙事的常规手法,没有从正面讲述改革的过程和成果,或直接解读改革的政策,而是以居住在邓家老院子几个家庭中的典型人物命运变迁为主线,从侧面展开叙事,从小人物的视角,阐述改革开放背景下恢复高考、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深圳经济特区、培育和壮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等重大事件,透露着普通人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联,以小见大剖开时代记忆。
邓家老院子这个特定环境的选择,既与邓小平同志联系起来,与改革开放之初的大时代背景联系起来,又与当时中国社会的各领域联系起来,更生动更真实。
同时,全剧还设置了一条伏线——邓小平同志故居由群众居住到成为纪念地的转变,将时代进步的烙印与人们生活的富足紧紧联系起来,充满了烟火人间的乡恋味道。
“小切口大主题,小视角大时代。”编剧林蔚然、龚丽莉表示,生活在邓家院子的人们就是芸芸众生,是平凡百姓的代表。作品截取了他们最重要的生命瞬间,把他们的故事串联起来,使之跟随伟大时代不断前行、互相交织,通过小人物折射改革开放的沧桑巨变,并让内心对这段历程有着深厚情感的中国人,再次获得强大的情感冲击。
带着感恩与感动演好剧
话剧一开场,一群青年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邓小平同志故居。曾在这里当知青的安然故地重游,与这群青年不期而遇……在时空交替与对话中,安然将过去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娓娓道来,把全场观众的思绪也带入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邓家老院子。
返乡回村、有着改变命运之志的钟福萍;在知识青年下乡大潮卷来、坚信可以改变未来的安然;穷到吃不起饭却相信通过奋斗能改变生活的郑光明;放弃高考外出创业后又回归家乡找寻自己人生价值的杜东升;救扶济困、正直善良,希望通过自己和群众的努力改变现状的杨队长;从小跟师学艺,立志传承戏曲艺术的川剧演员何云华……恢复高考的重要决策、改革开放大门的打开,让这一群人有了更多的人生选择,命运也随之改变。
舞台上,一件件承载岁月变迁的老物件,一首首充满回忆的老歌曲,一段段珍贵的原声历史影像,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记忆。郑光明吃饲料、安然离别、股民讨债、屋顶喝酒极具舞台张力,福萍与东升分别温情脉脉,几位大爷的戏妙趣横生……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让现场观众沉浸到剧情之中,时而欢笑、时而泪流。
“《春暖人间》这部剧是广安和成都艺术剧院带着深情厚谊向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向伟大改革开放致敬的诚意之作。”李伯男说,去年8月,该剧在成都试演后又在深圳等地巡演多场,每一场都反响热烈。今年,该剧还入选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将“春天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今年4月,在成都艺术剧院的协助下,广安春天艺术剧院让这一艺术精品实现本土化演出。
“此次《春暖人间》能够登上国家话剧艺术最高殿堂,是机遇,也是荣耀。”李伯男表示,演出前,主创团队对剧目再打磨再提升,力求呈现最佳舞台效果,“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剧,让北京的观众更加了解广安,更加了解小平同志,更加了解改革开放历史。”
“我们这一代人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应该当好这段历史的讲述者。”剧中钟福萍的扮演者叶梦瑶,也被这部剧深深感动着。在她看来,今天的人们不愁吃穿,物质的富足、精神的饱满、生活的幸福,这一切都得益于伟大的改革开放,“《春暖人间》将这段非凡的历史整理出来,以话剧的形式展现给观众,意义非凡,作为该剧的参演者,必须拼尽全力扮演好角色、讲好故事。”
为此,叶梦瑶屡次前往邓小平故居实地收集素材,大量阅读改革开放相关书籍,反复打磨细节,“贴近钟福萍,成为钟福萍。”
此次剧中扮演郑光明的刘肇烨,也是广安大型原创话剧《平凡英雄》的主演,去年5月,他在国家话剧院的舞台上,讲述了“七一勋章”获得者柴云振的英雄故事,时隔一年,他再度在此参演广安原创话剧《春暖人间》,倍感荣幸,也非常珍惜这次机会。
剧中,郑光明人生跌宕起伏,刘肇烨在舞台上需要演好处境、性格、情感完全不同的“三个郑光明”,为此,他把每次的排练录制下来,仔细观看琢磨,反复排练打磨,带着感恩和感动演好这部剧,以最好的状态呈现最佳的表演。
每个人都能在剧中找到情感共鸣
时间缓缓流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驶去,跨越40余年的历史瞬间,在方寸舞台间重现。演员们饱含深情的演绎,引领着每一位观众重温过去的岁月与故事,唤起久违的感动。
“这不仅是一部剧,更像是我的人生经历。”在北京打拼多年,如今事业小有所成的观众王时茂感慨,他在剧中郑光明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儿时吃不饱穿不暖,在改革开放浪潮中,他开始北上务工、创业,虽也经历过几次失败,但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奋斗,在北京成家立业,“正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给了我出去闯荡的勇气,也因此改变了我的人生。”
从亲友处听闻《春暖人间》将在国家话剧院演出,观众金晓莉专程赶来。观剧过程中,她数次落泪,对剧中展现的情感和内涵有着深刻的共鸣和感悟,“这部剧超乎我的想象,没想到能够在短短的2小时内,把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呈现出来,很真实、很感动。”
演出结束,从剧院走出来的金晓莉仍然难掩心中的激动:“当人没有粮食,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的时候,哪有什么尊严?”金晓莉至今仍记得,在改革开放之前,全家盖一床被子是普遍现象,寒冷的冬天很多人没有棉衣穿,“是改革开放让我们过上了今天富裕且安定的好日子。”
机关退休干部张晓林种过地、打过工,恢复高考后考上了大学。她由衷感慨,“当年如果没有高考,我们不会有今天。恢复高考给年轻人带来了希望,承载着公平、梦想与改变的可能。”
观众周晨是“90”后,此次特意约了两位朋友一起观剧,“这部剧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人在时代的浪潮中只是一粒微沙,就像剧中所揭示的,是这个时代,给予了我们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我们要更加珍惜这个时代,珍惜当下的生活,珍惜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果。”
正如李伯男所说,“《春暖人间》通过刻画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去激活改革开放这段历史,让观众在剧中可以找到自己以及父辈曾经走过的时代,找到情感的共鸣点和这部剧的内在力量,再将这种力量传递给每一个人。”(广安日报记者 刘定春 文思童/文 刘毓然 邓炫堉 王林/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