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相寺摩崖石刻场景复原
宋三彩
独角蟠龙盖鎏金三足熏香铜炉(明)
琥珀双耳杯(明)
南宋三彩白虎陶俑
广安市博物馆
賨人勇武场景复原
方寸之间,一览千年。博物馆承载着历史,凝结着记忆,是看得见的民族精气神,是摸得到的文明根与脉。
坐落于西溪河畔的广安市博物馆,是集文物收藏、征集、教育、展示、研究于一体的市级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建筑面积11707平方米,包括文物展厅、文物库房、文创休闲区、研学社教区等功能空间,馆内设基本陈列3个,分别为《我从渠江走来—广安历史文化陈列》《乡土记忆—广安民俗文化陈列》《宋韵广安—走近安丙生活的时代》数字体验厅,另有临展厅1个,共同记录着广安的人文历史,见证着广安的文脉传承。
自开馆试运行以来,每天都吸引大量市民与游客,在广安人的心中,广安市博物馆是重要的文化地标,一组数据能说明:开馆话题阅读量300万+,接待观众17万余人次,多次成为抖音同城热搜第一,是城市的网红打卡点,大家从一件件展品中,细细品味广安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底蕴。
立足根本 打造有品质的多元展览
“沉浸式体验了800年前的广安盛景,太震撼了!”今年2月,市博物馆试开放首日,市民宋砚与家人就第一时间来观看展览,在博物馆里了解广安的历史和文明。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是博物馆的核心与基石。
广安市博物馆基本陈列《我从渠江走来——广安历史文化陈列》以渠江为纽带,以江水的多源包容寓意文化的多元灿烂。馆内打造“三山两江·生态家园”“骁勇战功·先秦賨风”“世间乐土·汉唐神韵”“文事武功·两宋风骨”“兴业安居·明清交融”“风雨激荡·近代洪流”6个单元结构,以历史为线索、以文物为载体,将各时期的重要人物、历史事件贯穿其中,以考古发掘成果、精美文物、文献资料为支撑,将广安数千年历史娓娓道来。
基本陈列展览面积2000余平方米,共展出各类文物728件,其中一级文物241件,二级文物36件,三级文物125件,珍贵文物总计402件,占比达55.2%,且绝大多数文物为首次对外展出。文物的展示陈列遵循安全、稳定、美观、简洁的原则,对重点文物的陈列进行了专项设计,同时,展览中还合理运用多种艺术手段,起到了氛围辅助和内容补充的作用。
数字展示作为展馆的特色亮点,综合运用了多种数字技术手段。“广安明清十六景巨幅艺术装置”利用中庭建筑20米的空间高度,地面塑造城乡模型,两侧为十六景艺术浮雕,正前方冰屏呈现十六景创作画面,渠江的蜿蜒流水透过LED屏川流而下,再加上背景巨幅灯箱,共同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十六景山水画卷。《宋韵广安》数字展厅则运用30台8000流明投影机和环绕音响,以立体沉浸式的视听方式,带领观众实现时空穿越,感受宋代广安的人间烟火,呈现广安版的“清明上河图”。
5月18日,广安市博物馆作为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在一楼临展厅开启“乐在山水 同声共舞—川渝地区乐舞文物展”。此次文物展展出川渝地区35家博物馆的乐舞文物142件(套),其中不乏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川渝两地乐舞国宝齐聚广安,通过观、听、演、玩等多种方式呈现出巴蜀地区灿烂辉煌的乐舞文化,带给观众一场独特的巴蜀文化盛宴。
求索创新 构建多维度的社会教育体系
新学期伊始,我市开展全市中小学校“探寻历史,传承文脉——开学第一课,走进博物馆”活动,广安城区21所中小学校、3000余名学生先后走进广安市博物馆,沉浸式体验一堂生动的“文博课”。活动中,学生们以参观研学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寻广安历史脉络、感受广安文化魅力。
“我第一次来广安市博物馆,印象最深刻的是红陶跪坐俑,它造型古朴,形态生动、自然,让我深刻了解到家乡丰厚的历史底蕴。”参观研学结束后,学生许楮峰说。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社会教育作为博物馆的重要使命,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博物馆社会教育拥有直观性与自由性的优势。广安市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坚持分众式、体验式、拓展式,注重展教结合与跨界联动,让公众更好地触摸历史脉搏、感知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展教深度结合,展中有教,教中有展。
结合馆藏文物及广安历史文化知识,广安市博物馆策划了《广安古建斗拱密码》《我的大汉庄园》等社教课程,孩子们化身“建筑师”,体验斗拱积木拼接、手工陶泥制作等。
以分众式教育强化传统文化传播效能,“越中国、越经典、越自信”。在博物馆,青少年可以参与瓷器修复、斗拱拼接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年轻人则可用雅趣的方式打开传统文化,如“汉服拍照打卡”主题活动。此外,博物馆还注重馆校合作,博物馆与30余所中小学建立馆校合作共建,依托博物馆资源,配合教学课程编写研学手册,“非正式学习”场域下的学习形式,受到了老师与家长的肯定以及孩子们的欢迎。
线下出彩,线上精彩。“阅·广博、约·服务、悦·互动”是博物馆线下活动的延伸和丰富,《国宝在广安》、战疫纪实展VR体验、广博万物等线上功能,为人们带来更为便捷的博物馆文化体验,让博物馆触手可及。其中,《国宝在广安》第一季、第二季系列文物宣传片,是广安市首次有效利用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打造的全媒体传播精品项目,宣传片以“宋韵系列”“青铜系列”为主题,精选南宋三彩文吏陶俑、南宋青玉童子、宋代贯耳长颈青铜投壶、宋双凤铜盘、宋代青铜五股金刚杵等10件珍贵文物,分别历时近1年打造而成,在全网同步推出后,立即获得广大网民喜爱,截至目前,“宋韵系列”点击率超600万次、“青铜系列”点击率超800万次,提高广安文物展示传播水平,延续广安文脉,繁荣广安文化,真正做到让文物“活”起来。
此外,广安市博物馆已创建为“四川省中小学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四川省军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军工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全国新时期党性教育特色基地现场教学点”“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三线精神’学习传承社科普及基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基地”,是广安对外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窗口。
共同成长 博物馆与公众的双向奔赴
“岁月留痕,文物传声。我来自渠江,前方是星辰大海。”
——2024.2.3 游客留言
“广安终于有自己的博物馆了,今日一游不负期待,让我们认识到了自己从哪里来,未来将到哪里去。”
——2024.4.18 游客留言
博物馆是城市文化高地,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连接着美好的未来。
让博物馆走进千家万户,既需要优质的内容,也需要多元的表达形式,有温度的公众服务。广安市博物馆开馆以来提供免费讲解、志愿者讲解、小小讲解员、馆长讲解等在内的多种讲解服务,同时微信语音讲解、自助语音导览设备等也先后投入使用。外围配套的文博公园也正开放,占地面积81亩,包括文博主题公园、博物馆集散场地、停车场、景观绿化等建设内容,配套的西溪河畔儿童体验区、滨河景观区、轻食茶饮等,将继续为观众提供更丰富、更多元的公共文化体验。
新时代背景下的博物馆,已逐渐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从博物馆提供什么观众就接受什么,到如今观众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博物馆逐渐向服务化转型。在时代新需求与观众新期待中,广安市博物馆将不断创新理念,优化服务,稳扎稳打地拉近与观众间的距离,推进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城市提供优质文化滋养,与广安人民一起奔赴美好生活。(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伍妍燐 广安日报记者 李玉朗 侯懿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