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春风 温暖人间

发布日期:2024-11-13 09:16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11月12日晚,参加全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论坛·2024活动的嘉宾,在市民广场广安大剧院观看由广安市委宣传部联合成都艺术剧院创制、广安春天艺术剧院本土演员演出的大型原创话剧《春暖人间》,从话剧中感受时代的变迁。

随着钟声响起,话剧开场。一群青年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邓小平同志故居,了解邓小平同志生平事迹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深刻变化。曾在这里当知青的安然重游邓小平同志故居时,与这群青年不期而遇……于是,在时空交替与对话中,安然“回”到过去,同时把这群青年及全场观众的思绪带入20世纪70年代末的邓家老院子。

城里姑娘安然到邓家老院子所在的大队当知青,为生产队喂牛,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从小失去双亲的郑光明因吃不饱饭而偷吃牛饲料,后借助改革开放东风,成为农牧集团董事长;山里娃杜东升到深圳打工,在工厂流水线上摸爬滚打,到深圳成家立业买房定居,最后为家乡发展又回乡创办合作社……在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跌宕、情感起伏、悲欢离合,被演员们“复制”到舞台。

“亲切、自然、个性、生动。”古田会议纪念馆副馆长陈发胜用四个词评价话剧塑造的角色,“返乡回村,有着改变命运之志的杜东升;在知识青年下乡大潮卷来,依然坚信可以改变未来的安然;被饥饿困扰偷吃牛饲料,却坚信通过努力能改变生活的郑光明;回乡务农,心存善良又不肯向命运低头的钟福萍……这些角色有血有肉,饱满鲜活,真实可信。”

“话剧里提到了安徽滁州凤阳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不仅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标志性事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之一。”安徽省文物局革命文物处四级调研员李忠根对这一情节感触颇深,“小岗人永远记得1980年5月3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就在这一天,邓小平同志为小岗村大包干‘正了名’,让小岗人和中国农民过上了好日子,推动农村改革向纵深发展,‘小岗人’永远难忘‘小平恩’。”

演出中,频频出现的深圳元素也让深圳博物馆(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副馆长崔孝松有着强烈共鸣。“有‘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一深入人心的口号,还有中英街、华强北、地王大厦等深圳地标……”崔孝松说,深圳作为打响中国改革开放第一炮的地方,对改革开放有着更深的感受,对小平同志也有更深的感情。

“山外面的春风就要吹过来了”“那是和煦的春风、是温暖的春风、是能带给许多人无限希望的春风”“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温暖着人间”……话剧中一句句寓意深刻的台词发人深省,也说在了嘉宾们的心坎上。

“从1977年到2024年,该剧将改革开放的大事记,浓缩在小平故里的有限空间,用小故事演绎大发展,春风拂面,温暖人间。”南湖革命纪念馆党组成员、副馆长黄东有说。

“话剧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故事情节也很感人,将伟大改革开放历程呈现得淋漓尽致。在那个活力迸发、激情燃烧的时代,也是一个大开放、大发展的时代,我们的国家在改革开放政策下得到了飞速发展和成长。”天津恒达文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高鑫表示,“从话剧中,我们看到了广安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小平同志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等话语也巧妙地融入了话剧台词中,引发大家的深思,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正能量。”

伟大的历史,从不因世事更迭而被忘却,更不会因距离遥远而模糊,它会穿越时空,给予当下的我们新的启发和激励。当话剧结束,全体演员谢幕时,剧场掌声、喝彩声经久不息。(广安日报记者 卢琴)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