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曙光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
着眼革命精神海外宣传 了解国际博协发展态势
革命精神是中国博物馆非常重要的展陈内容,做革命纪念有必要了解当前国际的发展态势,有利于今后向国际社会推进革命性博物馆展览时,工作内容更有针对性。
2022年至2024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以下简称“国际博协”)重点关注了以下内容:针对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冲突,多次号召并推动冲突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活动;推动博物馆行业参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行业和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积极探讨去殖民化议题;鼓励行业数字化发展,同时推动机构内各项活动及日常管理工作的全面数字化。
这3年间,国际博协分支机构和重要活动也有所变更。目前,除国家委员会、国际委员会和地区联盟外,国际博协拥有7个工作组:战略计划工作组、国家委员会工作组、国际委员会工作组、章程条例工作组、博物馆定义工作组、去殖民化工作组、藏品保管工作组。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任务是向海外传播介绍中国文化,其中的难点和重点就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今后的革命纪念馆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一只眼睛判断,一只眼睛向外看,深入研究怎样向海外推广宣传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
陈发奋
腾讯集团副总裁陈发奋:
彰显公益力量 共促协同保护
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大趋势下,革命文物工作需要加快数字化信息化更新升级转型。腾讯集团长期致力于公益事业,文化遗产保护是其中一项重点内容。
在公益助力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腾讯推出“云游长城”“腾博基金”“繁星计划”。腾讯基金会与中国文保基金会共同成立长城保护专项资金,在长城保护修缮、理论研究、宣传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尝试和持续探索;与中国博物馆协会共同成立了“腾博基金”,促进博物馆管理和学术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与中国文物报社联合发起“繁星计划”,通过现代技术加持,助力中小博物馆不断提升传播服务水平。
在重点文博IP共建合作方面,腾讯与故宫博物院合作,在文物的数字化采集与文化研究领域助力数字故宫建设,推动故宫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推出“数字藏经洞”项目,通过高清数字照扫、全局动态光照等技术,生动再现敦煌藏经洞及其珍贵文物的历史场景。
在数字化创新探索方面,2021年起,北京市文物局和腾讯联合发起数字中轴项目,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游戏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创新创意新技术,深挖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内涵。
期待未来能够借助上述技术路径和经验模式,为革命文物领域的协同保护、社会参与、高质量发展引入更多腾讯元素、贡献更多公益力量。
曾志平
江西省大余县县长曾志平:
彰显陈列特质 避免千馆一面
针对容易千馆一面的革命类展览,如何着力阐释、彰显陈列的内涵要义与特质,如何避免同质化的表现手法,如何在兼顾文物解读的同时创新性阐释陈列主题,我们做了三个方面的尝试和努力。
从无到有,文物展品呈现更加系统丰富。文物征集小组远赴15个游击区,行程4万多公里,考察60多处纪念馆,与64个部门取得联系,征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最终选定408件(套)展品,其中有37件是首次展出,成为展览亮点。考察形成的5万余字日记,是为展览奉献的一件特别的展品。
从外而内,展陈与建筑浑然一体。纪念馆建筑犹如一块棱角分明的白色砾石,隐喻磨砺与坚韧,导向自由和光明。展览设计以“革命的曲折之路与光明之路”为理念,展厅层层抬高,内容重重递进。大厅正面主墙上,中国工农红军军旗配合黑色山体、金色党徽,与展览主题“南国烽烟举红旗”一起营造了简洁庄重大气的氛围。
从情境到沉浸,观展体验更加多元。展览采用情景化、剧场化表现形式,巧妙运用“梅岭三章”3D投影、“游击生活”AR互动、“万人大搜山”等灵活多样的科技手段,推出“看一看、听一听、玩一玩、点一点”系列深度互动体验展项,使观展达到高潮,完成从感染到感动、铭记的心理升华。
李斌
华大集团副总裁李斌:
应用基因技术 提升保护能力
基因技术就是底层技术、源头技术、核心技术、通用技术。基因技术在古DNA研究、遗骸鉴定领域都有着独特优势。
烈士寻亲存在时间久远、资料缺乏、DNA提取困难等问题。华大集团基于古DNA研究、复杂亲缘关系鉴定、基因画像刻画等技术,解决降解DNA提取、非直系亲属亲缘关系鉴定等难点,为解决烈士寻亲问题提供新的技术和思路。
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绩显著,但仍然任重道远,必须继续推进、不断深化。要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密切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
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到烈士遗骸保护鉴定,从能力建设、科学研究到全方位服务,华大集团将用自主可控工具,提供支撑和服务。
徐光煦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党委书记徐光煦:
聚焦红岩文化 打造标志性成果
用好红色资源,有助于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坚定文化自信自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根据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实际情况,我分享三个方面的内容。
提高政治站位,明确“三个认识”,全面系统准确把握革命文物资源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红岩革命文物是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实践留下的重要历史物证;红岩精神于2021年纳入首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全党全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重庆城市精神的核心。
坚持砥砺前行,突出“四个重点”,用好红岩红色资源奋力推动新时代革命文物事业取得新成效。我们坚持保护第一,红岩文物系统性保护跃上新台阶;深化研究阐释,红岩精神价值彰显实现新突破;强化宣教功能,红岩文化育人平台拓宽新天地;文化赋能发展,红岩文化旅游产业激活新动能。
担当新的使命,做到“五个聚焦”,全力以赴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重庆辨识度的红岩文化育人体系。我们要聚焦健全红岩文物整体保护体系,打造文化传承标志性成果;聚焦健全红岩精神研究阐释体系,打造文化价值标志性成果;聚焦红岩文化地标建设体系,打造文化体验标志性成果;聚焦健全红色文化立体传播体系,打造文化生活标志性成果。
丁鼎
中国联通集团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副主任丁鼎:
AI赋能文物活化 助力文化展示传承
中国联通以数字化文化展示场景为核心,发挥算网基础设施优势,自研元景大模型,提供文物活化AI工具集。基于元景文物活化大模型,挖掘文化数据价值,关联文物知识和文化脉络,实现线下观展线路导览、文物拍照解读、线上文物知识互动问答、生动呈现文化内容、文创设计辅助等功能,创新文博场馆观览全流程沉浸式体验。
在挖掘文化数据价值方面,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能力,解析三苏文化脉络、建立三苏知识图谱和关联融合体系,提供三苏文化查阅、赏析、研究等服务,为国家文物局首条文物游径“东坡行旅”提供数据支撑。
在文创辅助设计方面,联合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中国文联文艺网打造“中华器灵”应用,以中华文物原型为素材,用元景大模型挖掘文物元素及艺术特质,打造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物形象,助力文创产品设计开发降本提效。
在生动呈现文化内容,创新文博场馆观展体验方面,凭借在大模型、数字人、虚拟空间建设等方面的核心优势,对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部分精品文物活化展示,以联通元景大模型实现国博数字人线上讲解和互动问答,生动呈现中华文明优秀成果。
中国联通将聚焦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主责,拓展联网通信、算网数智主业,提供算力资源、模型应用、市场推广服务,创新大模型赋能红色文化产业共创模式,助力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红色文化。
唐飞
四川省文物局局长唐飞:
下足绣花功夫 加强保护利用
四川是革命文物大省,革命文物数量多、类型丰富、涵盖各历史时期。近年来,全省文物系统在“守得住、保好物、提品质、升华魂”方面下足绣花功夫,奋力推进四川革命文物工作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高质量发展。
守得住,始终以守护“红色根脉”为使命,系统谋划、高位推进、整体推动,完善相关法规,出台《革命文物展览展示负面清单》,坚决守牢工作底线。
保好物,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全面摸清家底,实施重点项目,拓宽投入渠道,构建大保护格局。
提品质,始终树牢精品意识,不断提升保护利用质效。优化展示体系,实施全省中小革命场馆“百馆”提升行动,新建江姐故居陈列馆、四川“两弹城”博物馆等一批革命场馆,推动79处革命旧址向公众开放。精心推出“红旗漫卷大巴山”“甘将热血沃中华——赵一曼烈士事迹展”等一系列线上线下精品展陈。加强合作联动,合力推进系统性保护利用。
升华魂,始终聚焦铸魂育人,用革命文化滋养人、激励人。推动全省133家革命场馆用好用活资源,全覆盖推进“一馆一课”建设,研发推介一批优质“纪念馆里的思政课”;创新革命文化传承弘扬,深化“红色场馆+党校”合作,联合开发系列特色课程和精品教学路线,推出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和文创产品;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旅游发展紧密结合。(图片由广安日报记者 范聪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