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健身房内锻炼身体。
春节期间大宴小聚不断,不少人没能摆脱“每逢佳节胖三斤”的“魔咒”,在不知不觉中添了“春节膘”。于是,假期结束后,越来越多的人放下手机,走出家门,投身到运动健身的行列中。
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处体育健身场馆和户外运动区域,感受到了这股节后运动健身热潮。游泳、跑步、打乒乓球、打羽毛球……在体育场馆,前来锻炼的市民络绎不绝;健身房里,不少市民正在各种运动器械上挥汗如雨,消耗热量,享受多巴胺分泌的快乐。
体育场馆很热闹
3月3日晚上7点半,换上运动服、运动鞋,做了几分钟的热身运动后,市民袁佳开始沿着西溪河岸慢跑。“过年在家忙着走亲访友,没什么时间运动,节后就赶紧运动起来,现在我每天跑10公里左右,运动完后出一身汗,身体轻松,心情也好,缓解了焦虑。”袁佳说。
和袁佳一样,不少市民选择在我市的各大公园和健身步道,或慢跑、或快走,享受着运动带来的乐趣。
小区和公园内的健身器材也备受市民青睐。当天晚上,记者来到位于广安区环溪二路的某小区,看到小区里的篮球场上有一群年轻人在“挑灯夜战”进行篮球比赛,旁边健身器材上,老年人正在熟练地压腿。
“这个是腿部按摩器,冬天、春天就简单压腿,夏天可以脱了鞋踩上去抻筋按摩脚部穴位;这个是三位扭腰器,踩上去左右转,可以活动腰部……”老人洪振兰热情地给记者介绍各种健身器材的作用。她告诉记者,除了仰卧起坐板,小区里的各款器材她都体验过,最近常用的是具有抻筋按摩功能的腿部练习器,“这款器材是去年新装的,特别适合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每天早晚过来练一会儿,走路感觉轻快不少。”
我市各大体育场馆也是门庭若市。位于市民广场的体育馆,节后迎来客流高峰。记者看到,羽毛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等运动场地人气爆棚。市民们在这里尽情挥洒汗水,感受着运动带来的畅快舒适。体育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节后来体育馆健身的市民明显增多,每天晚上7点至9点更是客流高峰期。
健身方式很多样
除了传统的健身方式外,一些新兴的户外运动深受市民喜爱,骑行、登山等户外运动成为不少市民锻炼身体的新选择。
3月2日,市民刘勇就和朋友相约到小平故里路骑行。“这是我们节后的第一次骑行,小平故里路全长9公里多,两边风景好,骑行锻炼身体的同时,还顺便欣赏了春景。这周末,我们计划去爬山,希望通过锻炼尽快恢复体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不少年轻人为了减脂和增肌,选择到健身房进行力量训练。3月2日,走进位于武胜县白鹤观体育馆的健身房,室内人头攒动,十分热闹。有氧运动区的跑步机和爬楼机上,健身爱好者正挥汗如雨;力量训练区,他们也在各自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着热身和力量训练。
健身房负责人杨洋告诉记者,健身房针对健身爱好者节后的需求,推出了一系列个性化的健身课程和训练计划,帮助大家更快地调整状态,达到健身目标。
“今天在跑步机上跑了5公里,做了几组力量训练,燃烧卡路里,出出汗,感觉很舒服。”市民杨林潇告诉记者,“对我来说,健身不只是减肥或者塑形,更是一种生活习惯。尤其是春节假期期间作息不规律,节后上班压力大,身体很容易僵硬疲惫。规律的锻炼能帮我快速调整身体状态,运动后睡眠质量变好了,精神也更集中了。”
杨洋表示,春节后,健身房的客流量比节前增加了近2倍。其中有不少健身爱好者在假期前就迫不及待地询问健身房的营业时间,假期刚结束就前来打卡锻炼。
科学健身很关键
节后掀起的健身减脂热潮,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身心健康的关注和追求,更折射出现代社会健康生活理念的广泛普及与深度认同,体现了我市全民健身事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科学健身。记者在我市各健身场所看到,不少市民在锻炼前都会进行热身运动,锻炼后也会进行充分的拉伸放松,以减少运动损伤。同时,专业的健身教练和运动康复师也会为市民提供专业的健身指导和饮食搭配,帮助市民更好地实现减脂或增肌的目标。
科技赋能则让运动更“智慧”。记者看到某健身App上推出了节后掉秤活动,里面有居家跟练、AI定制课程等模式。“跟练简单,在家就可以达到锻炼效果,省钱又省事。”市民张喜告诉记者,他最近就跟着App推荐的课程在家里锻炼,效果还不错。
还有不少市民在节后购买了智能运动手环、筋膜枪等运动装备。“今年我买了一个智能运动手环,戴上它,可以很好地监测步行、跑步的步数以及消耗的卡路里,也可以检测心率,让运动更适当更科学。”市民邹周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春季气温逐渐上升,但存在昼夜温差大等情况,运动时大量出汗,一旦受凉,容易感冒。杨洋提醒,春季运动要格外注意防寒保暖,依据天气变化及时加减衣物,运动过程中可采取“热身—低强度—逐步加量”的渐进模式,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汗水,尽快穿上外套避免着凉。此外,节后运动健身不能急于求成,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循序渐进。(武胜融媒 任禹舟 广安日报记者 卢琴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