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苦枳壳”种出“甜日子”

发布日期:2024-08-01 11:55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大家动作快点,趁着今天凉快,把剩下的枳壳全部摘完。”7月29日上午,在邻水县坛同镇新拱桥村的邻水县天明秋家庭农场,业主蒋小强正组织村民忙着采摘枳壳并装车,第一时间运往该县观音桥镇的工厂加工成中药材原材料。

“我们农场从2019年开始种植枳壳,2022年实现初挂果。第一年挂果的时候年产量只有四五吨。今年是第三年挂果了,产量20吨左右。明后年产量还会增加,效益也会越来越好。”分享着160亩枳壳基地的投入产出情况,蒋小强喜形于色。

蒋小强只是邻水县发展枳壳产业的业主之一。近年来,邻水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传统中药材枳壳产业一步步做大做强。仅四五年时间,邻水的枳壳产业已发展到4000亩左右,预计到2028年可全部进入丰产期。届时,全县枳壳年总产量可达4000吨左右。原本不起眼的“小枳壳”,如今已逐渐成为致富“小金果”。

“目前全县的枳壳大部分还处于幼龄期,产量只有几百吨,而且公司现在枳壳年加工能力也只有1000余吨。在全县枳壳丰产之前,我们将把公司年产能提升至4000余吨,以满足全县枳壳产业发展所需。”四川蜀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罗超说,公司将根据全县枳壳产业种植发展情况,及时调整产能,解决枳壳种植业主、村民后顾之忧。

扩规模、提产能的同时,四川蜀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还把发展目光盯在产品加工上,积极推进产品加工从“粗”到“精”的转变,逐步完善全产业链条,确保枳壳产业实现持续稳定发展,以优势产业为乡村振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我们正与成都医学院的专家团队联合攻关枳壳趁鲜加工工艺,进而提升公司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罗超说,预估这项工艺成熟后,枳壳的经济效益将提高30%以上。(邻水融媒 吴乾超 记者 文思童)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