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区豌豆尖“掐”出千万元产值

发布日期:2024-10-29 08:44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蔬菜基地生机盎然。

豌豆尖喜获丰收。

10月22日清晨,薄雾渐渐散去,一缕缕阳光洒在广安区大安镇南桥村的田间地头,放眼连片的豌豆尖种植基地,一行行豌豆苗冒出嫩绿的芽尖,长势喜人。

掐尖、装袋……业主李小东早早便组织20余名村民,来到田间采摘豌豆尖。

“今年我们在大安、花桥等地种植了1000亩豌豆尖,从今天开始采摘第一茬。”李小东说,豌豆尖属于“短平快”产业,它的生长期短,采摘周期长,从播种到采摘只需要20天左右,之后每隔10天采摘一次,采摘期可持续至明年2月。

“豌豆尖越鲜嫩越好卖,我们采摘好后就会送到广安临港大市场进行批发销售。”李小东说,头茬豌豆尖采摘的是“两叶一心”,不仅鲜嫩,而且品相佳、口感好,主要供应广安本地及周边地区市场。

李小东介绍,他们种植的豌豆尖是从云南引进的品种,耐寒性较强,去年已进行试种,预计亩产量1500公斤,亩产值1.5万元。“等第二茬豌豆尖采摘后,还将销往江浙沪一带。”

金秋既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好时节。作为广安区的种植大户,每天除了收菜以外,秋播秋种也是李小东最重要的工作。

“今年秋季,受高温天气影响,部分种苗受到损失,蔬菜种植时间有所延误。”李小东说,自9月底降温降雨后,他就带领工人一起翻土整地、播种栽苗,全力抢农时、忙秋种。

躬耕农业20年,今年50岁的李小东负责的广安惠民农机农艺专业合作社种植规模已扩大到6450余亩。其中,蔬菜基地450亩、水稻基地6000余亩,辐射广安区和前锋区的多个乡镇。

来到位于广安区悦来镇灯塔村的蔬菜产业基地,10多名村民正在整地、施肥,为移栽儿菜做准备。

而在公路另一边的蔬菜地里,一棵棵甘蓝苗已经移栽成活,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30亩甘蓝,是9月底移栽的,目前已进入正常生长期,预计12月可采收。”基地现场管理人员陈本琼说。

“除了露天种植,我们还有蔬菜大棚,蔬菜轮种不断档,一年四季都有菜卖。”李小东说,合作社根据季节的变化,主要种植时令蔬菜,包括甘蓝、花菜、番茄、茄子、黄瓜、南瓜、丝瓜、豇豆、辣椒等10多个品种。

每年水稻收获后,李小东就通过“稻—菜轮作”的模式种植蔬菜,让“冬闲田”变“增收田”。“今年除已种植的1000亩豌豆尖,还计划种植儿菜200亩。”

在种植过程中,为确保蔬菜的绿色品质,合作社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同时,还通过走出去,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引进优质品种,并邀请专家到基地现场指导,提升蔬菜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多年来,李小东为了守护好自己的“菜园子”,凡事都亲力亲为,按他自己的话说,“三天不到基地,就心慌。”

“做农业贵在坚持,虽然辛苦,但也有回报。”李小东说,发展种植业,让他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在李小东的示范带动下,当地不少村民也发展起了蔬菜产业,不仅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更鼓起了“钱袋子”。

2012年至2022年,李小东曾连续10年,在广安区的13个乡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统一育苗配送、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回收产品,带领村民发展蔬菜种植产业,不仅带动了村民的种植积极性,还教会了他们科学种菜,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展望未来,李小东说,下一步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打造好蔬菜产销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宽销路,拎稳“菜篮子”。

如今,在广安区,蔬菜种植相关企业共有30余家,其中,种植规模100亩以上的10余家。预计2024年,该区将种植蔬菜13.5万亩,产量49万余吨。(广安区融媒 张国盛 广安日报记者 杨雪莲 文/图)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