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上午,永兴镇河心村养殖基地,工人们正将刚捕捞上岸的小龙虾进行称重、分拣、装箱,准备发往广安周边市场。
“20克以下是小虾,20至30克是中虾,30克以上算大虾,不同规格小龙虾的价格都有差别!”分拣台上,村民李艳一边称重一边说。
基地负责人杨磊介绍,今年年初以来的低温天气导致小龙虾生长迟缓,日出货量较往年同期减少一半左右。为应对气候影响、保障市场供应,该基地采用“轮补轮放”养殖模式——400余亩稻田被划分为多个批次,通过接茬上市实现持续供应。
“每天出货量能达到4000至5000斤,全年总产量有望突破10万斤。”杨磊说,“五一”假期前后将迎来小龙虾销售高峰。
作为稻虾综合种养示范点,该基地推行“稻虾轮作”生态模式。6月上旬,待小龙虾销售完毕后,稻田将灌水插秧,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这种模式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通过“虾粪还田”改良土壤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形成绿色生态循环。
产业发展惠及当地村民。“由于身体原因,在这里做点轻巧活,每天能挣80元左右补贴家用。”村民蒋昌兰说。
“在这儿干了3年,离家近还能照顾孩子。”村民杨其荣是基地的老员工了,他对自己目前的工作表示满意。
从田间到餐桌,河心村的小龙虾产业正通过生态养殖与精细化运营,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这种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正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曾雪波 华蓥融媒 范青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