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让每个孩子茁壮成长——华蓥市教育事业发展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2024-09-10 08:41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积极落实“双减”政策,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刘南贤 摄

成功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2024年高考本科上线1208人,职教本科上线人数居全省第九位、广安市第一位;在2024年四川省青少年锦标赛上斩获17金8银9铜……一步步坚实的脚印,一项项突破的佳绩,一组组耀眼的成绩,镌刻着华蓥教育系统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阔步迈向教育强市的坚定信念与不懈追求。

近年来,华蓥市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优做强“学在华蓥”品牌,让每个孩子都茁壮成长,为华蓥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坚持公益普惠理念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近年来,华蓥市坚持把教育事业发展作为最大民生工程来抓,自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教育资金约4.5亿元,新(改、扩)建学校、幼儿园33所,新增学位6880个,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全面消除,教育基础设施持续改善。

华蓥山区部分乡镇村落比较分散,幼儿入学交通不便,时常能看到家长驾驶摩托车、三轮车等送孩子上学的情形,在崎岖的山路上,学生上学存在安全隐患。为让优质教育服务惠及更多幼儿,华蓥市在部分乡镇推行校车配备试点,让农村孩子上学或回家更安全。

“作业负担轻了,孩子培养兴趣爱好的时间就多了”“学校社团活动不但内容丰富,而且趣味十足”……学生和家长的切身感受,展现出华蓥落实“双减”政策的成效。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回归课堂本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让教育回归良好生态,正从群众的深切期盼变为现实。

2023年10月,华蓥市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成长记录册展评活动,该市共34所中小学校参加展评。

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思能力……各中小学校的教师代表,对本校学生成长记录册的设计理念以及实践成果展开讲解,现场评委根据记录册的内容、填写情况以及外观进行评分。

“学生成长记录册较为直观地反映了学生学习、心理等方面的情况,这次活动大家分享了好的经验,我们将借鉴经验、弥补不足,更好地记录学生成长的点滴。”华蓥市双河小学教师贺龙娟说。

华蓥中学高2024届毕业生唐焌曦被南京林业大学录取,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考成绩在华蓥市位列700余名,在广安市位列9800余名。其实,像这样“低进高出、高进优出”成功逆袭的事例在华蓥中学并不少见。

近年来,华蓥市大力实施“高中教育普及攻坚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新高考改革,切实推进华蓥中学“三化”特色高中品牌、华蓥职校“职普融通”办学模式、实验中学“精致”教育民办品牌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试点等工作成效明显。高中教育“低进高出、高进优出”成效连续6年领跑广安,职教本科上线人数连续6年位居四川前列。

从义务教育的“双减”减负增效,到高中教育的“低进高出”稳健提升,华蓥市教育体系层层递进,持续激发学子潜能,正逐步构建起高质量的学生成长发展体系。

五育并举凝心铸魂

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十八而志,成人立事,愿安学亲师,待亲以孝,待人以诚……自强厚载,琢玉成器。此书为证。”每年4月,华蓥中学都要为高三学生行成人礼颁发成人证书,寓意自此要肩负起成年人的责任。行成人礼已是该校开展德育教育的一张名片。

德育为先,理想信念的种子,在广大师生心中生根发芽。近年来,华蓥市积极推进思政教育、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教学改革,使各类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深入推进。

不仅注重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华蓥市同样重视体魄的锻炼与意志的磨砺。在华蓥市的每一所学校,体育不仅仅是课程,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引擎。

该市严格落实“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要求,将大课间、校内课外体育活动纳入体育教学计划,大力推广小篮球、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在97%以上;坚持“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从校内竞赛到校际联赛,再到选拔性竞赛,构建完善的竞赛体系,让孩子们在比赛中成长,在挑战中超越。

在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华蓥运动员斩获7金5银8铜佳绩。在2024年四川省青少年锦标赛上,共获得17金8银9铜优异成绩,15名运动员被选拔到国家、省队集训,进一步提升了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带动了全民健身和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市。

德育与体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劳动教育则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华蓥市各中小学着力强化劳动教育实践,建设多元化新平台,51所学校开辟农作物种植园,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获得广安市劳动教育精品课程等级奖4个,典型案例等级奖3个、优秀奖3个。

按照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目标,华蓥市已全面构建起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同时,持续完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让每一环节都蕴含深意、每一过程都见证成长,共同织就一张紧密而温暖的教育之网,为培养新时代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弘扬“教育家精神”

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8月30日,《关于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拟表彰对象的公示》发布,华蓥市观音溪初级中学教师贺金刚榜上有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华蓥市在提升教师职业供给力、增强教师职业保障力、提高教师职业发展力的关键点上下足功夫。

“自‘市管校聘’工作实施以来,环城郊学校200余名超编学校教师顺利分流到缺编学校,根据教师意愿和学校岗位需求情况交流教师1000余人次,绝大部分教师聘任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华蓥市教育科技和体育局局长刘安华说。

为解决教师动力不足、流动不够、资源不均等问题,华蓥市打破用人上的“终身制”,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行教师“市管校聘”管理改革,按总量控制、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原则,对教师编制实行统一管理和动态管理,依据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流动、优质师资共建共享的原则,促进教师有序流动,逐步实现华蓥市域内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缓解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

一方面,加强市内教师流动性;另一方面,也注重优秀人才引进。华蓥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通过高校选聘、公开招聘、市外引进等途径,及时补充城乡数学、物理、体育等紧缺学科教师,不断充实教师队伍,主动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

仅2024年,华蓥市就吸纳教师50人,其中高层次人才5人,引进市外在职优秀教师16人,公开招聘教师25人、选聘省属公费师范生4人,进一步优化了华蓥市教师队伍知识年龄学科结构。

近年来,华蓥市严格执行学校公用经费不低于5%用于教师专项培训,积极选派组织教师参加中、省、广安三级培训,精心组织华蓥市本级、片区、学校三级培训以及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教师岗位轮训和校长任职资格、在职校长提高培训,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明显改变、业务技能水平明显提高。

一份份文件、一项项政策、一个个夯基固本的行动,切实提升了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也成为广大教师砥砺奋进的动力。

丰富的“营养”、肥沃的“土壤”、精心的“浇灌”,新一代华蓥少年儿童正在向阳而生、茁壮成长。在不远的将来,他们必将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赵静 华蓥融媒 王婧文 周松林)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