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市让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发布日期:2024-12-10 08:58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近年来,华蓥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优化评价机制、育人模式、办学形态、管理体系及保障机制,为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优化学校布局 推进教育均衡

近日,走进华蓥中学分校区的建设现场,机械轰鸣,工人们有的在焊接钢筋,有的在进行塔吊基础承台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该项目自今年10月进场施工以来,已顺利完成了30%的平场任务。接下来,工作重点将转移到专教楼的基础开挖和基础施工上。”华蓥中学分校区建设项目(一期)技术负责人郭伟介绍说。

华蓥中学分校区建设项目共占地100亩,分两期建设,将新建教学楼、宿舍、食堂等设施。作为该市唯一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华蓥中学分校区建设项目完工后,将极大缓解部分区域教育功能配套不均衡的问题,更好地满足广大师生教学需求。

近年来,华蓥市紧抓国家政策机遇,争取项目资金,全力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开展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达标行动,努力实现中小学、教学点数字化教育资源全覆盖;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对口援建省市优质课程资源,推动教与学全过程数字化转型,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城乡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目前,华蓥已新(改扩)建及维修中小学、幼儿园17所,新增学位800个、新增校舍8300平方米,升级全市教育城域网络光纤链路‘班班通’,教育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华蓥市教育科技和体育局副局长高文强说。

在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该市优化学校布局调整,整合教育优质资源,分年度有序撤并一批农村“空小散”学校,实行集中规模办学,促进华蓥市教育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规范。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完成天池红岩片区三校四点整合,天池初级中学设置为九年一贯制农村寄宿学校。同时,深入实施学区制治理和教联体办学,形成“城区+中心镇”多点支撑的优质教育校点。

聚焦重点任务 走深改革之路

如何持续优化课后服务,助推“双减”走深走实?华蓥认真落实“双减”“五项管理”政策,进一步加强课后服务规范管理。对课后服务方案进行优化,规范操作流程,优化课程,开设特色兴趣社团(小组),加强科技创新和艺体兴趣社团服务。

“学校开设了音乐、美术、体育等10余种延时活动,让孩子们拥有高质量的课后陪伴,同时也能让家长安心。”华蓥市双河小学校长李福林说道。

2024年,该市自愿参加课后服务学生数达96.80%,课后服务家长满意率达99.68%,学生满意率达99.79%。学生在科技创新、艺术、演讲、征文、书画、体育比赛等活动中获省级奖99次、市级奖482次。

近年来,华蓥市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市中小学条件优良、环境优美、秩序井然,文化氛围浓厚,书香特色鲜明,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不断增强,荣获全国、全省、广安市特色(示范)学校奖项38个,特色项目66个,“一校一品”格局基本形成。

“近年来,大批教师走出华蓥赴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同时,众多优秀人才也加入华蓥教育大家庭,为华蓥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华蓥市教育科技和体育局局长刘安华说,华蓥顺利牵手成渝优质学校29所,华蓥中学与重庆巴蜀中学、现代实验中学与成都七中联手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华蓥市普高教育高质量发展。选送5名年轻有潜力的校长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参加研修,联合西南大学圆满完成97名校(园)长任职资格及能力提高培训,大力提高校长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此外,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方面,华蓥市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引导学校科学定位、错位发展,做强做优特色专业,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

“下一步,华蓥市将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打造一支结构合理、配置科学、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让中小学生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推动华蓥教育事业越办越好、越办越强。”刘安华说。(华蓥融媒 陈树林)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