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龙台镇的山坡上,2000多亩枳壳林郁郁葱葱,饱满的青果缀满枝头。
7月11日一早,该镇西家村的村民便背着背篓穿梭林间,采摘、装筐、搬运……新鲜的枳壳被陆续送进不远处的加工房,经切片、烘干等程序后将发往全国各地。
这丰收的场景,正是龙台镇借力东西部协作发展特色产业的生动写照。
“之所以选择种植枳壳,是看中它的前景。”广安茂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继军说。2022年,他返乡创业时考察了多种作物,最终选择中药材枳壳,不仅因为龙台镇的气候、土壤、日照等条件适宜其生长,更因这类作物管理相对粗放,市场需求稳定。
如今,公司在该镇团石村、西家村种植的1100多亩枳壳已部分挂果,今年预计产鲜果约100吨,加工成干货后产值六七十万元,加上林下套种的菊花,全年收益超120万元。“按长势,明年挂果率可达三分之二,后年实现全挂果。”黄继军说。
为推动枳壳产业从粗放种植向产业链发展升级,近两年来,当地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300余万元,在西家村建成烘干房、库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并修通了产业路。
“过去没加工设备,鲜果运出去损耗大,现在从采摘到烘干只要72小时,效率大大提高。”广安区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朱小飞介绍,加工环节的完善,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更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了活干。
在加工房里,西家村8组村民黄全奎正忙着给枳壳切片,“我每月能挣2000多块钱,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
经过几年的规模化发展,龙台镇枳壳产业已达2500多亩,辐射西家、玉城、青松等村,带动300余户村民就业,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致富田”。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标准化种植,深化与药企的订单合作,延伸加工产业链。”龙台镇人大主席龙馨表示,要让枳壳这一“致富果”持续带动乡亲们增收,让东西部协作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陶继强 广安区融媒 廖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