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啊,你看我这种情况能办理低保不?”“陈大爷,您放心,只要符合条件,我们肯定会尽快办理。”4月12日上午,邻水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刘明伟在鼎屏镇金鼎花园小区逐户走访新申请低保的家庭时,耐心地回复陈大爷的询问。
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邻水县通过构建兜底保障、主动发现、动态调整相结合的社会救助机制,织密织牢民生安全网,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今年1至3月,该县累计发放低保、特困、孤儿及临时救助资金超4900万元,惠及群众6万余人次。
入户核查
精准兜底解民忧
“阿姨,您家里现在有几口人?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4月3日,邻水县民政局社会救助和福利股负责人刘碧霞来到柑子镇低保申请户张阿姨家中,详细询问其家庭情况。张阿姨的丈夫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女儿还在读高中,全家仅靠她打零工维持生计。刘碧霞一边认真记录,一边宽慰道:“我们就是要让政策惠及真正需要的人。您放心,符合条件的我们一定及时办理。”
为精准落实社会救助政策,邻水县坚持“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原则,严格执行“问、查、核”三步骤审核流程,通过问家庭人口结构、查经济收入状况、核实际生活困难的方式,进行深入细致的入户核查,确保每一分救助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社会救助不是‘撒胡椒面’,必须精准到人、动态调整。”邻水县民政局局长魏洪军介绍,2025年以来,邻水县新增低保对象452户715人,同时清退不符合条件的769户983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精准动态管理。
在入户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仅关注表面可见的困难,更注重发现“隐形”困难。刘明伟在走访中发现,部分家庭看似正常,但深入了解后会发现有因病、因学等导致的实际困难。通过细致观察家庭生活环境、核对医疗教育支出凭证等方式,工作人员确保救助政策精准覆盖每一个真正需要的家庭。
数据显示,1至3月,邻水县城乡低保覆盖38387户56263人,发放资金3478.3万元;特困人员4637人,发放生活补贴1056.63万元。同时,动态排查新增低保边缘家庭22户36人,为338名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补贴136.82万元,对557名临时遇困人员实施临时救助28.01万元,各类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主动发现
救助服务再升级
“老周,最近身体怎么样?家里有没有什么困难?”3月18日,邻水县鼎屏镇社区网格员杨怡在日常走访中发现,独居老人老周因慢性病导致医疗支出骤增,生活陷入困境。她立即帮助老周申请了临时救助,解了老人的燃眉之急。“多亏了他们主动找来,不然我都不知道有这政策。”老周感激地说。
在邻水县,困难群众不再需要“等救助”,而是由政府“找救助”。该县创新建立“线上预警+线下核查”机制,依托四川省“天府救助通”低收入监测平台和社区网格化治理体系,实现了困难人群的早发现、早干预。
村(社区)“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常态化开展排查,通过入户走访、电话沟通、微信联系等方式,第一时间掌握群众的困难情况。今年以来,邻水县主动发现并救助218人次,其中纳入农村低保177人、城市低保5人、特困人员13人、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4人,临时救助19人次,切实让救助“跑”在了困难前面。
部门协同联动进一步提升救助效率。邻水县民政局与卫健、医保、人社等部门实现数据共享,一旦医保系统显示某家庭医疗自付费用过高,或人社系统出现失业登记等预警信息,相关部门立即启动核查救助程序,确保困难群众及时得到帮助。“比如医保系统预警后,我们会联动镇村工作人员入户核实,符合条件的迅速纳入救助范围。”邻水县民政局工作人员李艳艳介绍。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从“被动审批”到“主动发现”,邻水县通过精准施策和机制创新,不断提升社会救助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只有走到群众身边,才能听见真实需求,才能把救助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柑子镇民政所所长陈坤表示。
“民生保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魏洪军表示,将继续以扎实的工作、务实的举措,织密织牢社会救助网,让每一户困难家庭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真正实现“一户都不能少”的民生承诺。(特约通讯员 吴乾超 广安日报记者 龙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