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范围,今年全市实现互认2万余例,为群众节约费用197万元。
●医联体牵头医院派驻管理型人才11人,担任学科主任61名,常驻广安的专家96人。
●建设国家中医优势专科1个,立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7个,建成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45个。
“家门口”就能与华西专家面对面交流,这让前来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广安医院)就诊的蒋蓉惊喜不已。在得到华西专家给出的治疗方案后,蒋蓉连连为广安越来越便利的医疗服务点赞。
10年前,广安市人民医院是我市唯一一家三甲医院,但因医疗技术、硬件设施等与大城市存在较大差距,仍然留不住患者。
如何改变?借智借力成为广安市人民医院的破题之道。
2015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广安市人民医院“联姻”,广安市人民医院成为第一家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领办的医联体单位。
专家不够——派学科主任“传帮带”;管理粗放——派管理人才“精细化”管理;学科建设不强——以“在线+在位”的方式给予支持……
9年间,广安市人民医院的医疗能力明显“提档”——呼吸专业、心血管专业成功获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成为全省除成都市外唯一同时获批两个专业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地级市;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成绩排名从全国第444名跃升至第262名,省内排名第15名,首次晋级“A级”,更多患者愿意在本地就诊。
“医联体的关键在于‘联’。”市卫生健康委主任蒋志虎说,深化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医院的合作,市民看病不用跑成都、重庆,在本地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事实的确如此。如今,全市已建立医联体18个,县级医院实现与成渝等地大型三甲医院建立跨区域医联体全覆盖。“看病更近更省事”成为广大市民近几年最直观的感受。
医疗人才更多了!医联体牵头医院共派驻党委书记、院长等管理型人才11人,担任学科主任61名,常驻广安的专家96人,指导开展手术示教600余人次,新技术新项目达165项。
合作平台丰富了!依托跨区域医联体等合作平台,共建名医工作室10个;扩大与重庆毗邻地区院前急救联动区域,深化院前急救协同发展。
互认范围扩大了!医学影像互认项目由67项扩增至80项,临床检验结果互认项目由45项扩增至81项,今年全市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2万余例,为群众节约费用197万元。
“近年来,经过医联体共建的带动作用,广安的医疗建设也有了质的飞跃与蝶变。”蒋志虎说,我市建成区域数据库及生物样本库平台,呼吸、心血管两个专业的CMI值分别增至1.08、1.49;邻水县中医医院康复科被确定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立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7个,建成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45个、在建35个。
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优质更完善的医疗服务,未来,广安将持续深化与成都、重庆等地知名三甲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合作,逐步实现跨区域医联体内医疗质量控制同质化、对口支援待遇同等化、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同效化,全力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广安日报记者 刘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