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岳池县大力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持续加强县域医共体上下联动,做强信息支撑,打通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信息系统接口,同步接入四川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着力在优化资源、共建共享、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全面落实县、乡、村信息一体化,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新成效,为广大群众带来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体验,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打通壁垒 紧密联动
前不久,66岁的李大爷因反复出现胸闷疼痛不适,决定前往苟角镇中心卫生院就医。
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存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可能。
病情极其凶险!该卫生院医生陈顺鹏当机立断,将检查结果上传到岳池县人民医院心电图室。县人民医院心电图室医生发现李大爷情况危急,立即联络该院心内科医生。该院心内科主治医师宋志平通过网络进行会诊、指导用药,同时建议转院治疗。
在口服心梗急救药后,苟角镇中心卫生院紧急将李大爷送往县人民医院。同一时间,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紧急开启绿色通道。
救护车到达医院后,胸痛中心团队立即为其开展急诊冠脉造影并实施血管开通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李大爷堵塞的血管被成功疏通,顺利脱险。
这一起紧急医疗救助案例,正是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成效的生动体现。面对基层医院有限的医疗资源,医共体内部迅速响应,患者被迅速、安全地转移到医共体牵头医院。在救护车到达前,牵头医院就已经做好了手术准备,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这起案例不仅展现了紧密型医共体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高效协作机制,更凸显了其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保障群众健康福祉方面的重要作用。”县人民医院院长张承军表示,该院正在推进医共体建设和信息一体化建设,比如通过HIS系统实现业务协同,做到各级医院上下联动、资源共享、数据共享。
今年以来,岳池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牵头成立医共体,进行初步试点,成效明显。县人民医院作为牵头单位之一,与九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罗渡镇中心卫生院等16家基层医疗单位紧密合作,构建医疗服务网络,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群众提供了从预防、治疗到康复的全链条、一体化服务。
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基层医疗单位得到了技术、人才和管理上的全方位支持,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同时,患者也能够在离家更近的地方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减轻了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我们组建了医共体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成立了医共体十大管理中心,并对成员单位总体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初步确定建设模式,并根据各成员单位实际情况,通过专家派驻、专科共建、临床带教、远程协同、项目协作等方式,逐步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助推全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张承军表示,下一步,岳池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将继续吸收借鉴各地先进经验、优秀成果,取长补短、融合提升,持续深化“八统一”管理,扎实推进县域资源共享,着力提升县域整体服务能力,为促进岳池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借智借力 合作共建
今年以来,岳池县各牵头医院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与成渝地区大型三甲医院开展合作共建等活动,依托成渝地区优质医疗资源,推动医联体、专科联盟、学科建设、远程医疗等取得实效,借智借力提高医疗救治能力、科研教学水平,持续提升牵头能力。
县人民医院建成“岳池县医学检验中心”“县域慢病中心”,临床服务“五大中心”(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中心)和急诊急救“五大中心”(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成省级医学重点专科3个、市级医学重点专科16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挂牌“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岳池分院”,完成与肿瘤医院的远程诊疗平台建设,病理标本通过物流专项通道送至肿瘤医院检测,同时推进两院管理同质化。
县中医医院建成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成功打造省级重点中医专科2个(康复科、肛肠科),申报省级重点中医专科2个(脑病科、肺病科),成为重庆市中医院川渝合作示范医院。
同时,牵头医院积极推动医疗资源“四下沉”(人员、技术、服务、管理下沉),选派医疗技术骨干到基层医疗单位驻点工作,开展坐诊、教学查房、示教、手术等活动,遴选管理骨干担任基层医疗单位的院长,派遣管理团队下沉指导等,持续提升成员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今年6月,坪滩镇中心卫生院收治一名多年腹股沟包块患者,其主治医师与县人民医院胃肠、疝外科团队经过远程会诊评估并确定了手术方案。在县人民医院帮助下,坪滩镇中心卫生院首例疝修补手术得以成功开展。这也是县人民医院作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牵头单位,对成员单位开展对口帮扶以来实施的首例外科手术。
术后,县人民医院专家对患者主治医生进行了详细术后诊疗指导,并通过远程会诊进行视频查房,对患者的康复治疗、药物选择、用药剂量等方面给出会诊意见,持续提升医疗质量。
此外,医共体联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严格执行分级诊疗制度、规范转诊程序,畅通了转诊绿色通道,县域内基本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既减轻了患者负担,又缓解了医保基金压力,进一步提高了县域内就诊率。今年上半年,医共体内下转患者34307人次(含门诊),上转患者446人次(含门诊),县域内住院率达93.82%。
建好平台 资源共享
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突破信息壁垒是题中之义。日前,依托医共体信息平台,岳池县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等资源共享中心已然成形。县人民医院建成了全县一体化信息平台,与全县27家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了信息互联互通,病历、检验检查报告、影像等数据共享,可调阅患者在县域内完整就诊时间轴的诊疗数据。今年上半年,医共体牵头医院累计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心电5568例、远程影像2508例、病理诊断519份,实现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
为突破就医传统,岳池还成立了市内首个医防融合共同体(县人民医院与县疾控中心签订医防融合共同体框架协议,县疾控中心挂牌成立“岳池县医防融合办公室”),启动医防融合“2361”工作法,实现防、治、管“一站式服务”模式。
县人民医院还建成“县域慢病管理中心”,与共建单位签订慢病协同管理协议,组建“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公卫人员”医防融合队伍,通过“行走的医院”提供上门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专业程度,岳池县还在共建专科联盟上狠下功夫。2020年10月,县人民医院与县妇幼保健院签订妇女儿童医疗资源整合战略合作协议,将普通儿科病区、儿科门急诊、儿保科整体搬迁至县妇幼保健院,县人民医院派驻学科带头人到县妇幼保健院进行业务指导,实现儿科专科联盟内“人、财、物”三个统一。
2023年底,县妇幼保健院的儿科门诊人次、门诊收入、住院人次、住院收入与未建专科联盟前相比,分别增长235.87%、288.57%、262.9%、384.63%。该模式被评为2024年全省妇幼健康高质量发展优秀实践案例之一。
“接下来,岳池县将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是关键,县级相关部门密切联动是合力,充分放权激发活力是突破’的原则,稳步推进医共体建设,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力争年内建成全市‘八统一’管理的示范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县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岳池融媒 张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