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财政局民生保障动作频频——
投入800万元支持公办幼儿园开展普惠托育服务,按照1万元/个的标准给予新建、改建托位补助;
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等补贴784.75万元,向1908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403.28万元,惠及职工6.34万人;
投入160万元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全市建成运营老龄食堂10个。
……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市财政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年”,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优化支出结构、逐步完善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实事,加快推进儿童友好型、青年发展型、老年关爱型“三型”城市建设,努力让“一老一小一青年”群体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财政发力,民生保障交出人民满意“答卷”,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
幼有优育 搭建普及普惠“便民桥”
“以前孩子太小没人照看,私立托育机构费用又太高,只能在家当‘全职妈妈’。去年公立幼儿园有了托育学位,养娃成本大大下降,我也可以追求自己的事业了。”3月11日,邻水县居民张女士高兴地说。
2023年,市财政局以满足多层次、多元化、高质量的托育服务需求为导向,投入800万元支持公办幼儿园开展普惠托育服务,按照1万元/个的标准给予新建、改建托位补助,有效缓解部分家庭婴幼儿无人照护问题。
今年1月25日,教育部办公厅对学前普及普惠督导评估结果挂网公示,广安市成为全国首个全域整体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的地级市。而这背后,离不开市财政局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消除‘入园难’,破解‘入园贵’,是财政资金倾斜支持的重点方向。”市财政局二级调研员章锋介绍,2018年以来,全市勒紧裤腰带,挤出财政资金超23亿元,支持新改建公办幼儿园170余所,新增公办学位6.3万余个,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6.07%,较2017年提高约31个百分点,实现了“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的整体跨越。
据悉,我市坚决落实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的投入要求,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解决义务教育“大班额”等专项行动,积极构建以公办园为核心、普惠园为主体、选择性学前教育服务为补充,普惠优质多样化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新体系。
财政发力,教育给力,全市教育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
中有所靠 打造创业就业“快车道”
2月20日上午,2024年广安市“春风行动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劳务协作·东西部劳务协作专项服务活动”在广安思源广场正式启动。本次活动汇聚浙江、福建等省内外260家用人单位,共带来2万余个岗位,全面掀起新年就业返乡高潮,活动当天,40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市财政局用一笔笔“真金白银”托起沉甸甸的“民生分量”。
“去年,经过多轮角逐,我市成功争取2023年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市财政局社会保障科科长蒋朝钦介绍,试点示范落户广安,既是荣誉,也是责任。2023年,广安统筹财政资金2.5亿元支持就业创业发展,积极推行个性化、订单化、专业化培训模式,全市储备技术技能人才35万人,“岳池输变电工”“华蓥建工”等特色劳务品牌享誉全国。
“去年的就业稳岗补贴可真是‘雪中送炭’啊!”广安利尔化学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董玉玲告诉记者,去年,公司成功申报稳岗资金、吸纳就业补贴125.88万元,极大缓解了淡季的经营压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源,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途径,也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之一。拓宽就业渠道,就是厚植民生之本、夯实民生之本。2023年,我市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等补贴784.75万元,向1908户企业发放稳岗资金2403.28万元,惠及职工6.34万人。
此外,该局通过出台《广安市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若干措施》,从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稳定政策性岗位、拓宽基层就业渠道等8个方面提出35条政策措施,持续优化青年创新创业和就业环境,做优青年服务保障供给,为社会主义广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
老有所依 铺就颐养天年“幸福路”
“现在政策好,子女不在家的时候,我就到社区老年食堂吃饭,步行只需15分钟,省事省心还实惠。”3月12日,家住广安区广福街道望江社区的老人杜正元一边取餐,一边告诉记者。
小食堂、大民生。据悉,2023年,我市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围绕用餐、休闲等“小切口”,投入160万元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全市建成运营老龄食堂10个,可提供餐位680个,所有菜品按照少油、少盐、少糖的饮食习惯标准配备,让老年人吃得开心、子女工作安心。
“不仅用餐方便,现在医疗、养老更是暖到我们心窝里了。在这里,‘医’食住行都非常方便,每天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帮我们检查身体,平时没事打打牌、聊聊天,一点也不无聊。”浓洄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老人阳世芬一边散步,一边感慨。院内,20余名老人或闲庭漫步、或棋牌娱乐、或开怀歌唱,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让‘银发族’安享晚年是财政义不容辞的责任。”市财政局总会计师邓智勇介绍,2023年,市财政局坚持把养老服务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建立与养老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支持建成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4个、全国敬老文明号单位12个,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比例达到81%,努力让所有老年人在有尊严、有温暖的关怀中度过幸福晚年。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站在新起点上,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市财政局将始终情牵百姓所盼、心系民生改善,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发展、就业创业、养老服务等问题,深耕不辍、笃行不怠,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蹚出新路,奋力书写賨州大地的“民生答卷”。(张燕涛 成鹏 广安日报记者 刘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