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协同育人 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市教育体育局、市妇联和励志中学主要负责人做客市政府“在线访谈”直播间

发布日期:2024-04-29 08:49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常言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以来,“依法带娃”“家校社协同育人”成为广受关注的热词。学校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在家校社协同中的主导作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背景下,家长应该怎么做?我市又是如何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的呢?

针对这些问题,4月18日,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超,市妇女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姚昕和广安励志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市家长学校总校负责人袁媛做客广安市人民政府“在线访谈”直播间,就我市加强家庭教育,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广大市民进行在线交流。

多措并举

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

“《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推动建设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写入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市政府群团工作联席会议明确将建设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列为重要议题,进行研究和安排部署,成为市委、市政府系统推进‘三型’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谈及我市如何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姚昕说,市妇联通过成立“一会一中心”、围绕“两个重点”、建立“三支队伍”、建强“四个阵地”、开展“五项活动”,不断探索创新家庭教育新路径,推动家庭教育工作走深走实。

“一会一中心”是指市家庭教育促进会和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市家庭教育促进会负责动员和汇聚社会力量,协同指导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提供家庭教育公益服务。“两个重点”是指“家校社育人机制”建设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三支队伍”和“四个阵地”分别包括家校社共育管理团队、家庭教育讲师团、家校社志愿服务队与家长学校总校、学校家长学校、社区家长学校和网上家长学校。

而“五项活动”则是指以学校为主,以“双减”为主题,增加体育运动、户外实践活动、亲子活动等教育内容;全员家访,探索由学校老师、协会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组成的服务队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心理健康疏导、法律教育维权服务进家庭;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庭,共同建立台账,进行关爱帮扶;每年5月,市妇联牵头开展家庭教育促进月活动;市妇联以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多个社会组织定期开展家庭教育公益活动。

不仅如此,市教育体育局在推动家庭教育以及家校共育工作中也卓有成效。“《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市教育体育局主动作为,联合各职能部门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积极汇聚家、校、社共同育人合力。”张建超介绍说,主要体现在健全体制机制、打造专业队伍、开展丰富活动三个方面。其中,市教育体育局于2022年成立广安市家长学校总校,结合广安实际,精心打造优质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策略与方法的系统培训。

同时,为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市教育体育局投入20万元资金培养心理健康“种子教师”和家庭教育“种子教师”各50名。此外,积极开展家访活动、举办家长讲坛、科普家庭教育、开展送教活动,各地各校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家校携手

共绘学生成长“同心圆”

“家长学校是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长素质的重要场所,是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张建超表示,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学校是主阵地,目前全市已经建立家长学校1900余所,市教育体育局与市妇联、市关工委合力打造了31所优质家长学校,后续还会陆续指导建设更多阵地。

张建超还介绍说,学校应全面掌握并向家长及时沟通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情绪、学业状况、行为表现和身心发展等情况,同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有关情况。积极创新日常沟通途径,通过家庭联系册、电话、微信、工作群等方式,保持学校与家庭的常态化密切联系,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日常表现。建立家访制度,学校领导带头开展家访,班主任每学年对每名学生至少开展1次家访。学校可以制作并发放家庭教育宣传册、家庭教育指南等资料,向家长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同时,学校开设家庭教育课程,面向家长科学普及的教育理念,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宣传优秀的家庭教育典型。通过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等,邀请专家或有经验的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成长,不断提高家长的育人水平。

此外,教育部门还将积极推动学校与社区、关工委、妇联、共青团等多部门的联动,以学校为基点建立家庭教育支持网络,为家长提供针对性强的帮助和支持。

除了学校,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背景下,家长应该怎么做?袁媛表示,家长一定要加强与学校的沟通,积极配合学校的家校共育工作,共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重点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和法治意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劳动观,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健康的审美追求、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家长在家庭中要积极营造温暖、和谐、松弛的氛围,加强亲子陪伴,与孩子构建积极的亲子关系,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做到宽严并济、奖惩有方,尊重和保护孩子人格尊严、拒绝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和孩子平等对话、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培育家庭阅读文化、重视孩子的精神成长,言传身教做好表率,从而达成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目标。

健全机制

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走深走实

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发挥家庭教育应有的育人作用,道路还很漫长,在张建超看来,需要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在已初步搭建的工作网络基础上,持续完善各级家长学校职能职责和考核激励机制。同时要建立志愿服务专业队伍和课程体系建设,推动学校发挥主导作用,密切家校联系,加强协调各类社会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积极落实“双减”政策,疏解家长教育焦虑,驰而不息地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

“做好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漫长的工作。”姚昕说,接下来,将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围绕市委关于“三型城市”建设的战略决策,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建共享,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开展家庭教育课题研究,开发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特别是父母家庭责任意识不强、家庭教育工作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家庭教育服务机构发育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广安日报记者 卢泠氚 )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