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经开区:国储林“生态红利”释放“绿色福利”

发布日期:2024-05-06 08:38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山林之间,绿意延绵,银杏、楠木、柏木等树种摇曳生姿……人们行走在广安经开区国家储备林项目南峰山示范点,抬头可见“天空蓝”,放眼环顾“生态绿”,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质量,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近年来,广安经开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南峰山丰富的林地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以国储林项目建设为龙头,按照“为国储林、为区储绿、为民储利”的发展思路,探索一条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的路子。

加快项目建设 写好“绿色”文章

4月26日,在广安经开区国家储备林项目南峰山示范点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移栽树木、栽植黄精等中药材,一幅绿色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在今年3月植树节期间,党员干部群众在南峰山植树点栽植500多株银杏苗,如今长势良好;6月份,2024年全省储备林项目建设现场会将举行,这里也是现场观摩点之一。我们正在组织工人加紧施工,高质量、高水平建好储备林项目。”广安经开区储备林项目现场负责人杜宗科说。

据杜宗科介绍,广安经开区国家储备林项目总投资4亿余元,从2023年9月开始建设,建设期5年,主要实施现有林改培3万余亩。其中,柏木低产林改培7000余亩,阔叶低产林改培2万余亩,低产竹林改培4000余亩,廊道绿化2000余亩。此外,还将新改建林区防火通道7.1公里,建设42.7公里的巡护步道,以及生态公厕和生态停车场等。

据了解,国家储备林建设是林业生态建设的“升级版”,不仅是对“两山”理念的诠释,更对实现精品林业和助推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广安经开区重要的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目前,南峰山示范点已完成现有林抚育1000亩,完成林下产业整地300亩,建设采伐便道5公里,完成1公里巡护道路硬化。

“截至目前,基础设施工程和营造林工程已完成年度总工程量的30%,5月初将完成示范点150亩黄精栽植任务。”杜宗科说,该项目从去年9月进场施工,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建设,各个区域的林带已经成型,苗木扎根稳健,已达到一定规模。该项目预计2028年建成,届时,将使项目区及周边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使得项目区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得到统一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农民增收、林业增效、国土增绿、生态改善的目标。

实现多重效益 全面振兴乡村

连日来,在南峰山示范点,每天都有两三百名工人在清理林地、种植中药材黄精等。

据悉,南峰山示范点打造了200多亩李树等经济林、100多亩黄精等中药材。林下经济的发展,不仅能给集体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增收。“我们在国储林实施项目中干活比较轻松,每天可以挣到100多元的劳务工资,既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又可以赚钱,真正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正在示范点工作的广安经开区枣山街道金南社区居民袁昌平高兴地说。

把荒山变为青山,青山变为“金山”。在加快推进国储林项目建设的同时,广安经开区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因地制宜,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林下特色产业。下一步,该项目将着力培养大径级用材林,推动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进一步发挥林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资源优势,促进乡村振兴。

“如今,人们更加重视对身心的调节,康养旅游可谓正当其时。项目将旅游度假、森林康养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把林区变景区、把森林变公园。”杜宗科介绍,不止林下经济,该项目还将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人文环境等资源条件,积极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拟建康养户外运动体验园1.3万平方米、生态厕所2个、观景台2个、生态停车场2处,“届时,游客可以到这里烧烤、露营,享受好风景的‘洗’眼、好空气的‘洗’肺、好环境的‘洗’心。”

“等这里都建好了,周边环境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我们打算办民宿或者农家乐,再也不用去外面打工了。”金南社区居民张成琼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广安日报记者 王小静)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