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经开区:以“链”聚企 向“绿”而兴

发布日期:2024-11-11 08:45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从广安城区一路向东,沿广前大道驱车约30公里,就到达广安经开区新桥化工园区。该园区是广安塔吊最密集、发展建设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更是广安经开区在绿色化工产业领域延链、强链的前沿阵地。

近年来,广安市把绿色化工产业作为三大优势产业之一重点培育,主要布局在广安经开区新桥化工园区。园区以绿色化工为基础,逐步向精细化工、新材料化工、生物化工转型升级,目前已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格局。

如今,广安经开区已成为全省首批省级化工园区、全省8个千亿级绿色化工基地之一,蓄势剑指“千亿产值 百亿税收”。

聚链成势

培育经济增长极

近日,在广安经开区新桥化工园区的科塔大道一侧,广安摩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珈生物”)生产车间,各条生产线开足马力忙生产。

摩珈生物是一家专注于生物科技领域产品研发、优化与生产的科技企业。该公司研发部设于上海浦东,而广安则是其目前唯一的生产基地,承载着全部生产任务。

为何将生产基地定在广安?摩珈生物总经理助理蒲桃说:“除了优惠政策的吸引外,园区完善的原料配套是关键因素。诚信化工、玖源化工等企业是摩珈生物的重要原材料供应商,这是我们在此投资的重要原因。”

蒲桃介绍,摩珈生物广安生产基地建成意义重大,除承担生产任务外,还将开辟新业态、布局新材料产品,为下一个生产基地提供原材料。“我们今年追加投资3000万元,在广安新建年产1000吨的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化项目,建成后将延长产业价值链,实现上下游联动。”

距离摩珈生物仅1公里的四川民喜生物制剂有限公司,同样被广安经开区完善的绿色化工产业链吸引而来。

“我们公司主要生产农化产品,园区诚信化工生产的双甘膦和利尔化学生产的草甘膦是我们的重要原材料。”该公司负责人赖齐红表示,为了寻求稳定的原料供应商,他们选择投资广安经开区。目前,该公司共有6条生产线,年产值可达10亿元。

绿色化工是广安三大优势产业之一。目前,全市拥有绿色化工企业34家、在建企业13家,基本形成了农药、生物医药、新材料、清洁能源、基础化工五大板块为主的绿色化工产业集群。

在新桥化工园区,上下游企业之间关联十分紧密。广安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先易达农化有限公司利用上游企业诚信化工提供的乙二腈、三氯化磷以及玖源化工提供的甲醇生产双甘膦进行生产;诚信化工与上游企业玖源化工、下游企业利尔化学之间也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实现隔墙采购、隔街销售的高效合作模式。

当前,广安经开区正围绕主导产业,以链式思维谋划全产业链发展,加强配套产业链建设,积极招商引资,培育全产业生态,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全面保障

引领产业新升级

10月29日,广安北控广立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程长青再次带队来到广安经开区新桥化工园区污水处理项目二期工程现场,实地察看该项目出水指标是否稳定达到排放标准。

近年来,随着广安经开区新桥化工园区持续发展,入驻园区企业不断增加,对园区污水处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2009年投用的污水处理项目(一期)的日处理能力为2万吨。”程长青说,二期项目采用“预处理+生化+深度处理+高级氧化+紫外线消毒”处理工艺,采取单向单管的方式收集污水,污水处理能力更强。

要素保障是企业投资生产的重要基础,新桥化工园区在建设初期,就规划建设了完善的污水和雨水排放系统,通过污水处理、工业管廊、固废回收、循环利用、园区绿化等系统,构建起绿色制造体系。

近年来,该区已建成2座日处理3.9万吨工业污水处理厂、1个年处理10万吨危废处置中心和1万吨工业污水的事故应急池,以及24小时全方位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

当前,园区正高标准推进“一园一策”整治提升工作,同步加快拱桥220千伏变电站等项目前期建设工作,以及南北A干道、可视化污水管网、中石油第二气源管道、污水处理厂二期、火电厂二期扩容改造及配套管道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广安经开区商务经信局副局长明刚表示,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全区对绿色生态和安全环保的高度重视。为做强绿色化工产业,广安经开区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绿色发展、集群发展、创新发展的原则,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并在污水处理、固废处置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

“现在,园区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都实现了分类处理,达标安全排放。”明刚说。

同时,在选择项目时,广安经开区坚持安全第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建立了化工项目准入退出机制,并出台《新桥化工园区项目准入管理办法》《新桥化工园区“禁限控”目录》等文件,以“高技术、高税收、高带动、低消耗、低排放、低风险”为原则进行项目招引。

此外,广安经开区还严格控制安全风险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等级,禁止安全风险大、工艺设施落后、安全水平低的项目进入,坚决将附加值低、技术水平低、高耗能、高污染、高安全隐患的项目挡在门外,重塑高质量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张施施 广安日报记者 黄钟锐)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