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经开区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营”向未来

发布日期:2024-11-27 08:49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近日,在广安经开区新桥化工园区,四川能投永立化工年产8万吨精细化学品项目建设现场,数台塔吊林立、大型设备矗立,建设场面一片火热;嘉泰海富硅基纳米新材料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分工作业,奋力加快建设进度……

近年来,为保证产业项目引得来、落得下、发展好,广安经开区对标先进地区,用活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坚持“规划引领、设施先行”,不断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做文章”。

冲云破雾

项目建设高效推进

11月6日,位于广安经开区新桥化工园区内的第二气源管道项目的重要装置设备——调压分输站项目现场,工人协力投入施工……

历时8个月,调压分输站项目“进度条”即将进入冲刺关头——12月该项目将全面竣工,为第二气源管道项目建设下一步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为何要建设第二气源管道项目?

“随着新桥化工园区的扩区调整,大批招引企业的入驻落地,园区现有天然气供应能力已不能满足园区长远发展的需求,为园区发展提供保障,建设第二气源管道项目势在必行。”广安经开区投资促进和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黄川的回答铿锵有力。

该项目总投资1亿元,新建D406.4输气管道21.17km,建设望溪首站1座、新桥化工园区调压分输1座、观阁阀室1座,改扩建望溪阀室1座,设计输气量400万立方米/天。“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新桥化工园区及沿线天然气供应能力,保障企业所需的同时,为未来招引企业做足准备。”黄川说。

“项目横跨达州市渠县、广安前锋区、广安经开区,项目征租地、群众工作等须跨区协调,规模大、跨度大、难度大,压力更大。”黄川回忆,赴渠县交涉、到前锋对接,各级领导带队“两头跑”是常态。

经过市、区两级各级领导10余次的跨区县对接、协调准备,该项目终于在今年5月顺利开工。

然而,在推进重要装置设备建设的同时,同步建设的望溪首站建站工程又遇上阻碍。

“建站所涉的材料、机械、人员等需途经当地村民自建的130米毛坯道路,部分群众担心损毁道路。”黄川说,在多次深入全面宣传相关政策,解释说明该段道路的土地性质、土地权为集体所有,并表示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补偿后,该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为保障施工环境,推动项目建设,点对点地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黄川表示,广安经开区坚持提供从项目洽谈签约到注册选址、开工建设到生产达效的全过程“管家式”服务,通过“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团队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事不过夜

4次变更报审均用1天解决

“10月底,项目已经验收合格,即将正式投用,我们更要站好最后一班岗。”11月7日,在新桥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现场,广安北控广立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设备工程师岳登峰,正与几名工作人员一起察看项目最后的扫尾工作情况。

谈及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岳登峰印象最深的,是建设过程中发生的设备变更报审。

“设备是污水处理的核心,确保设备变更及时,对有序推进项目建设至关重要。”岳登峰说,设备变更申报工作是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而出现的,过程急迫且烦琐。从去年12月到今年5月,一共出现过4次。为确保项目按时竣工投产,发现变更情况,他们便立即上报给主管部门。

广安经开区财金局、发改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了解情况后,立即会同施工单位商讨,从确定变更事项到落实变更设备采购,均只用了1天时间。

“4次设备变更报审都只用了1天时间解决,‘事不过夜’的工作效率令我震撼。”提起变更报审工作,岳登峰称赞不停,“正是这样的工作效率、工作态度,为企业和施工方节约了大量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项目才得以顺利完工。”

“流程快、效率高、很周到”是岳登峰在园区开展工作的直观感受。

“今年3月进场踏勘的时候,我们和施工团队大吃一惊。”岳登峰说,按照惯例,进场第一步先开展“三通一平”工作(即路通、水通、电通、地平),“结果进场后发现,路通了、水通了、电通了、地平了,园区把这项工作提前做了,为我们施工、项目竣工创造了有利条件,贴心又周到。”

自优化“两个环境”开展以来,广安经开区秉持“事不过夜”的原则,积极为企业解决“疑难杂症”,每项工作安排专人跟进,并协调各类主管部门派专人进驻项目。截至目前,已为30余户企业解决70余项问题。(广安经开区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