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经开区产业这样蝶变

——取“智”不尽 加“数”焕新

发布日期:2025-01-02 08:42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在广安经开区新桥化工园区,化工产业正迎来一场绿色革命,向着更加环保、低碳的方向大步迈进。”近日,广安经开区商务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产业链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被巧妙融入园区的每一个角落,为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广安经开区以“智改数转”为切入点,引导企业走智能化、数字化发展道路,增强产业发展新优势、新动能,谱写绿色转型发展新篇章。

舍得投入

企业追“新”逐“绿”劲头足

2024年12月20日,广安经开区新桥化工园区,广安利尔化学有限公司内生产装置有序运行。该公司副总经理罗荣臻早早来到生产基地,开始一天的工作。

“别看这里挺安静,看起来没啥人,其实里面‘热火朝天’。”罗荣臻带着记者走进生产车间控制室,只有10余名工人坐在电脑前操作。抬头望去,反应釜、精馏塔、水蒸气压力、投料量……一系列数据在屏幕上不停跳动,整个厂区的自动化生产线和实时画面呈现在眼前。这看似平静的生产场景背后,是强大的数据流在默默推动。

“这是我们引进的自控系统。”罗荣臻介绍,过去需要工人在现场操作阀门或启停设备,而现在只需在电脑上输入电子指令,自动化设备就能自行完成所有操作,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产。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化工产业在关键工艺及装备等领域迎来全新变革。数字化、智能化已经融入工艺控制,元素循环、产业链互动互补也融入了全流程。”罗荣臻颇为自豪地说,如今的化工产业早已摆脱污染的标签,正朝着“绿色”和“智造”方向大步迈进。

化工产业怎样走向“绿色化”?利尔化学在生产线建设时,就同步考虑废气治理装置、固废处理装置、废水处理系统等环保设施,确保与主体工程同设计、同施工、同运营。

化工产业如何迈向“智能制造”?利尔化学通过全系统、全链条、全流程、全自动智能化生产,以自动化技术精确控制生产线上每一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性。

在智能化系统和安全环保方面的投入,利尔化学毫不吝啬。罗荣臻以公司已建成区域为例,“在已投资的50亿元中,智能化系统和安全环保的投入就超过了15亿元,占总投资额的30%左右。”

同样加大安全环保投入的,还有广安玖源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玖源化工”)。

走进玖源化工生产楼中控室,20余个监控页面轮流切换,24小时不间断地对各个作业环节进行电子监测。

为抓实绿色发展,近年来,玖源化工坚持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5%用于环保监测、技改、治理。

“2022年底,我们在醇氨装置综合节能技术改造这一项,就投入4000多万元,进一步降低了资源消耗。”玖源化工党办主任傅元松介绍,持续加大的环保投入不仅没有拖累企业,反而助力企业实现良性发展。去年,该企业实现产值20亿元。

广安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区将继续支持数字化基础较好的骨干企业率先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创新,围绕存量工业设备推进“智改数转”新技改,促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业务流程数字化协同。

同时,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推动实现产线升级、设备换代,加快推进工业大数据、工业自动化无线设备、数字化车间、智能生产线、智慧工厂建设,努力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5户以上。

追“新”逐“绿”竞未来,广安经开区以创新为主导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纾困减压

政府集中力量解难题

近年来,广安经开区加速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绿色化工“智改数转”驶入“快车道”。然而,也有部分企业依然面临着转型难、不愿转、资金缺、数据缺的现实挑战。

如何破局?广安经开区果断将“智改数转”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聚焦企业实际需求,集中力量破解转型过程中的难题、痛点,既让“老树发新芽”,又让“新树长强枝”。

不久前,广安经开区商务经信局对全区60余户规上企业、重点在建项目企业负责人,进行了绿色化工和先进材料行业“智改数转”线下诊断评估服务专场培训。

来自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成渝(成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创中心的多位行业专家和学者围绕绿色化工、先进材料行业“智改数转”发展趋势,为参会企业带来最新的政策和绿色化工行业数字化应用建设及企业落地案例,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清晰的方向和可行的路径。

不少参会企业代表直言,这次培训真是既“解渴”又“提神”,为实施生产线“智改数转”升级改造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建议。他们将根据专家给出的意见建议,积极规划实施生产线升级改造,推动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事实上,弹好“智改数转”这首“交响曲”,广安经开区既在全局上下功夫,也在抓重点、抓关键上下气力,不仅心中有“谱”,更是胸中有“数”。

化解“缺数据、不能转”困境——该区建成投运园区智能化管控服务平台,运用“云上政企”“渠江云网”两大数字化平台,全链条支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2024年,该区规上工业企业均已完成了线上诊断,利华化学、宏源化工等16户重点企业完成了市级部门统一安排的线下诊断评估,新建成智能化工厂3个、数字化车间5个。

缓解“缺资金、不愿转”压力——积极开展融资服务,搭建金融产品推荐展台,为企业设备更新提供金融支持,并全面落实研发投入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与“双一流”科研院校共建研发中心。2024年,诚信化工、沃肯新材料等6户企业成功获得“智改数转”资金1900余万元。

如今,在广安经开区,许多企业车间制造设备插上数字化“翅膀”,“智改数转”正引导着传统产业向更高层次攀登。广安经开区正以更加强劲的脉动追“新”求“质”,持续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广安日报记者 黄钟锐)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