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 公文种类 意见
  • 发布机构 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2022-09-02
  • 发布日期 2022-09-02
  • 文号 广安府规〔2022〕6号
  • 有效性 有效

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2022-09-02 10:45 来源: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广安经开区、川渝高竹新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

为加快推进林业经济大市建设,进一步强化生态保护修复,优化林业发展空间布局,更好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战略,现就加快推进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实施同城融圈、优镇兴乡、品质主导、产业支撑“四大战略”,以“建基地、搞加工、促融合”为发展思路,以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为根本目标,大力培育、合理利用林业资源,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促进产业深入融合,扩大优质林产品有效供给,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广安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正确处理林业资源保护、培育与利用的关系,构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林业生态产业体系。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政府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并向优势地区集中,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发展机制。

——坚持因地制宜,集约高效。根据林业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条件,培育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推动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分散布局向集聚发展转变,形成资源支撑、产业带动的发展格局。

(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2%,森林蓄积量达到800万立方米,现代林业产业基地面积达到120万亩以上,林产加工业产值达到40亿元以上,林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60亿元以上,持续巩固林业脱贫攻坚成果,有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二、重点任务

以现代林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持续做强竹、木本油料、木材三大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花卉苗木、林草中药材、林下经济三大特色产业,科学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着力实现林业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加快推进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提质增效做强主导产业。

1.高质量发展竹产业。以嘉陵江、渠江沿岸和浅丘平坝地区的慈竹、麻竹、撑绿竹及华蓥山区白夹竹等为重点,采取“改造为主、新造为辅”的方式,高标准建设一批规模适度、设施完善、集约高效的现代竹产业基地。布局竹笋、竹材初加工点,加快前锋区竹纤维板和竹特种纸项目建设进度,提升竹产业集约化和工业化水平。着力开发华蓥竹艺、岳池竹编、武胜竹丝画帘、邻水竹笋等特色产品,打造一批竹林乡镇、翠竹长廊、竹林人家、竹旅游景区,构筑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到2025年,全市现代竹产业基地总规模达到32万亩以上,综合产值达到6亿元以上。

2.持续壮大木本油料产业。重点发展油樟、油茶“两油”产业,形成产业基地、精深加工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为一体的木本油料产业链。以华蓥市为核心,提档升级现有油樟产业基地,辐射带动前锋区、邻水县,形成华蓥山油樟产业带。推进油樟全产业链发展,支持樟油就地蒸煮提取和集中精深加工,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和功能性产品研发能力。全力打造“樟科植物博览园+樟汤疗养+汽车山地越野”的森林康养融合发展基地,提升“华蓥油樟”知名度。支持前锋区、华蓥市、邻水县等适生区,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持续扩大油茶种植面积,建成一批集中连片的油茶产业基地。到2025年,全市油樟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以上,油茶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年产樟油2000吨以上,综合产值达到4亿元以上。

3.提档升级木材产业。以邻水县为核心区域,利用丰富的林木资源,突出可持续经营和定向集约培育,大力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大柏木、杉木、桢楠、香樟等人工用材林培育力度,积极开展森林抚育复壮、低产低效林改培、退化林修复,提升木材产量和质量。推动木材初加工,优化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木地板及其他木制品加工布局,引进一批板材生产、家具制造企业入驻本地。到2025年,全市木质原料林基地面积稳定在135万亩以上,综合产值达到35亿元以上。

(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1.巩固提升花卉苗木产业。按照“六园六片”布局,各县(市、区)分别打造一个以培育大规格精品花卉和珍稀苗木为主的现代林业园区,带动辖区内一个重点片区发展乡土花卉、彩叶植物、高档盆花、川派盆景、时令草花等特色花卉苗木。提质改造现有花卉苗木基地,拓展销售市场,打造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花旅融合示范区,形成城乡结合的花卉苗木产业集群。到2025年,全市花卉苗木综合产值达到6亿元以上。

2.积极发展林草中药材产业。以岳池县为核心区域,因地制宜开展吴茱萸、枳壳、佛手、黄精等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建成一批林草中药材生态培育基地,打造川产道地药材集中分布区。推进林草中药材的产地初加工,引进培育大中型企业开展精深加工,提高药材培育、采收、初加工、仓储等技术和服务水平。推动林草中药材产业与生物医药产业深度融合,推动高质量中药材及其产品的生产应用。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和中医药健康旅游,持续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和宣传教育。到2025年,全市林草中药材培育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综合产值达到6亿元以上。

3.大力培育林下经济。以广安区和武胜县为核心区域,规范有序利用各类适宜林地和退耕还林等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推进林业立体经营。科学发展林药、林茶、林菌、林菜、林花等林下种植和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养殖,培育一批规模适度、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环境友好、带动力强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引导群众依法、适时、可持续开展林下野生菌类、野生药材、山野菜等林特产品采集。推进林下产品就地加工转化,拓展林下产品清洗、分选、加工、包装、保鲜或储运业务,提升产品附加值。到2025年,全市林下经济总面积达到18万亩以上,综合产值达到16亿元以上。

(三)科学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以华蓥山国家森林公园、广安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和国有林场、产业园区(基地)为依托,加强设施建设、产品开发和功能研发,打造一批以观光旅游、生态体验、自然教育、康养避暑及文化品鉴为特色的林业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线路。以省级森林乡镇、森林康养基地、自然教育基地、森林人家等示范创建和生态旅游节庆活动申报举办为纽带,加强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目的地宣传推介。以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为载体,建设成渝毗邻地区森林康养示范带,积极组建森林康养联盟,实现跨区域合作。到2025年,全市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服务总人数超过1500万人次,产值突破40亿元。

(四)集中集约集聚建设现代林业园区。坚持“一园一特色”,依法统筹整合土地、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加快种植、加工、贸易等有机融合,大力培育现代林业园区。支持各地采取扩建或改造提升等方式,提升园区建设质量和综合效益,争创国家级现代林业示范园区和省级现代林业园区,着力构建以国家级园区为引领、省级园区为主导、市县级园区为基础的现代林业园区体系。到2025年,创建省级现代林业园区2个以上,培育市级现代林业园区8个以上,现代林业园区总产值突破20亿元。

(五)着力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换。

1.大力建设国家储备林。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和耕地保护要求,科学合理布局,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重点改造马尾松、柏木、杉木、巨桉等低产低效林,积极开展中幼林抚育,着重培育竹子、杉木等中短周期用材林,柏木、柳杉等大径级用材林,桢楠、香樟等珍贵树种用材林。鼓励依法依规扶持、培育和引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实施主体,推动项目落地落实。到2025年,全市建设国家储备林10万亩以上。

2.探索碳汇开发和交易。启动林业碳汇试点,引导国有林场采取自主开发、合作开发等方式先行先试,推动集体林与国有林统筹开发。重点开发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广安境内段森林经营碳汇项目,适度发展竹子造林和经营碳汇项目,培育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林业碳汇品牌。完善林业碳汇项目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建立区域性林草碳汇自愿交易市场,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争取到2025年,碳汇开发和交易项目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

三、扶持政策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评定为省级现代林业园区的,市财政一次性奖励200万元;对评定为国家级现代林业园区的,市财政一次性奖励500万元。对评定为省、市、县级现代林业园区和省级森(竹)林乡镇的,对获得省级以上林木良种审(认)定的,由各县(市、区)、园区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二)加大金融税收扶持力度。按规定落实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等政策。鼓励健全林业金融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地方专项债券、国际组织贷款,开发适合生态保护与建设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符合条件的诚信涉林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主体,按规定享受3%的林业贷款贴息政策。落实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

(三)加大林业用地支持力度。科学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在符合《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前提下,依法依规利用集体和个人所有的一级国家级公益林与二级国家级公益林,保障商品林经营者依法自主经营。落实国家关于支持乡村振兴的有关用地政策,在不破坏生态和严格履行程序的前提下,保障林业产业用地。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土空间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1%—3%的治理面积从事旅游、康养等产业开发。在林地上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工程设施,符合《森林法》有关规定的,不需要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是落实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谋划,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体制。要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分工,依规整合自然资源规划、交通、水务、农业农村、旅游、林业等部门资金和项目,确保林业经济发展取得实效。市级相关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强化统筹协调,增强林业经济发展合力。

(二)壮大经营主体。以家庭林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专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加快新型林业经营体系建设,着力培育和壮大一批经营水平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发展以林业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为龙头、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林农为基础的“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等良性利益联结机制,鼓励组建行业协会,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林业产业经营模式,打造现代林业生产经营主体,提高林农组织化程度和林业产业化水平。

(三)健全市场体系。大力推行订单生产,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长期稳定购销关系。以竹、油樟、花卉苗木、林草中药材等为重点,大力培育“统一标准、统一商标、统一包装、联动经营”的“三统一联”拳头性区域特色品牌、区域公用品牌、国内外知名品牌,组织申报“三品一标”认定,培育一批具有广安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林产品品牌。推广“互联网+林产品”电子商务体系,搭建林产品“直播带货”电子商务平台,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四)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重点加强竹、油樟、花卉苗木、林草中药材等关键技术研究,大力引进先进适用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基地建设和林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提升林业经济效益。积极开展林业科技服务行动,鼓励家庭林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组织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全面提升林业科技化发展水平。

(五)维护生态安全。持续巩固和深化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成果,进一步强化森林防火措施,切实提高综合防控能力,坚决守牢“两个确保”底线。加强松材线虫病、蜀柏毒蛾、马尾松毛虫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深入实施松材线虫病五年攻坚行动,加大红火蚁等外来有害生物监测防控,确保“十四五”期间,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5.63‰以内。

本意见自2022年10月3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广安市人民政府

2022年9月2日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