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统计局、广安市经开区发展改革局、枣山物流园区经济发展投资促进局、协兴生态旅游园区经济发展和旅游局:
近期,省统计局到我市检查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发现,部分乡镇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存在着原始报表不齐、乡村上报表存在差异、基础资料不完整、报表逻辑性差等方面的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全市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全面提高农村统计基层基础能力和水平,确保源头统计数据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和《四川省统计管理条例》,针对农村统计工作薄弱环节,补齐短板,准确全面反映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现就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增强法治意识
各级农村统计人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意见》《办法》《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增强法治意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统计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农村统计数据的采集方式和渠道。
二、加强农村统计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一)建设高效稳定的基层农村统计队伍。乡镇(街道)要设有明确履行统计职能的机构,建章立制,明确职责,并配备一名以上的专(兼)职农村统计人员,负责本辖区内农村统计工作,要充实优化村级统计人员,明确专(兼)职统计人员负责村级统计工作。
(二)加强基层农村统计业务培训。各县(市、区)要落实专项经费和师资力量,加强对基层农村统计业务人员的统计法制和业务培训,建立常态化培训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乡、村、涉农企业组织、农业园区等统计人员的统计业务能力,使基层农村统计人员业务水平、知识更新跟上新形势农村统计的需要,确保源头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可信度不断提高。
三、严格报表数据流程管理,筑牢源头数据
(一)规范数据报送流程。严格落实统计数据报送流程,对基层上报的统计数据不得随意修改,对异常数据可以查询,对有逻辑关系错误的可以返回重报。流程中各环节均要认真审核评估下一级报送的数据,向上一级报送和对外提供数据,均应有下一级数据作支撑;向上级及平行部门提供的数据要口径一致。未经上级统计部门认定、反馈的数据不得使用和发布,确需使用的,按预计数使用。
(二)强化数据评估审核。一是对数据质量审核。数据是否来源于制度规定采集渠道和指标解释口径。二是对主要指标数据的变化进行评估,确保农林牧渔业产量、县域经济、乡村振兴统计等相关数据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三)健全统计台账制度。按照《广安市乡镇农村统计规范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有序推进乡镇统计基础工作,基层单位在报表前,必须建立对应的统计台账资料随时备查,不能把报表前做的工作移到报表后做,要切实做到统计工作数出有据。乡镇(街道)、村建制调整后,各地要根据调整情况做好新乡镇(街道)和村19年的农村统计基础数据及资料,为今后农村统计报表工作奠定基础。
(四)加强涉农部门统计管理。进一步完善统计管理,加强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间的协调,建立健全数据质量监管体系,规范农口统计数据报送机制,建立会商制度对接统计数据,确保口径一致、信息互通共享,做到“应统尽统”。要避免农村统计数据口径不一、交叉重复、数出多门的现象。采集于部门的报表数据,部门数据要“数出有据”、“数出有理”,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四、加强数据核查和执法检查,保障数据质量
各级统计局要经常组织开展农村统计核查指导工作,重点对农村统计基础工作、数据规范化操作等薄弱环节开展检查督导,全面查找农村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统计工作规范化,全面提升农村统计工作水平,提高农村统计数据质量。要强化调研,深入基层,实地了解当前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的发展情况和趋势。要对拒报农村统计报表、涉农违法统计等行为开展统计执法,确保源头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市局将适时组织开展数据质量核查和农村统计基础工作检查,并将结果应用于业务评价和数据评审。
附件:
1.广安市乡镇农村统计规范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2.广安市乡镇规范化建设验收表
广安市统计局
2020年12月10日
附件1
广安市乡镇农村统计规范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为进一步巩固统计基础,着力打造乡镇统计示范样板,实现乡镇统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根据省统计局有关要求,结合广安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统计基础
(一)统计机构
1、乡镇(街道)成立统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分管领导,负责组织、协调本单位统计工作(以文件为准)。
2、乡镇(街道)设有明确履行统计职能的机构(以文件为准)。
(二)统计人员
1、乡镇(街道)配备一名以上专(兼)职统计人员,负责乡镇(街道)综合统计工作。
2、村(居)委会配备一名专(兼)职统计人员,原则上由村(居)委会干部担任,负责村(居)委会统计工作。
(三)办公环境
1、办公场地。乡镇(街道)统计站要有专门的办公场地。
2、办公设备。乡镇(街道)统计站要配置工作所需的办公桌椅、文件资料柜;配置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分析所需的计算机、打印机,并开通统计内网和互联网。
3、办公标识。乡镇(街道)统计站要设置明显的标牌。
(四)经费保障
统计工作所需经费纳入乡镇(街道)财政预算(以文件为准)。
(五)统计制度
乡镇(街道)建立健全各项统计工作制度,打印成册备查,同时主要制度上墙公示。
统计管理制度包括:
1、乡镇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制定乡镇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纸质文件)。
2、统计工作岗位职责:明确统计负责人和统计人员工作职责和任务(上墙公示)。
3、统计调查制度:明确调查内容、对象范围、调查目的、组织方式,建立统计重点工作检查制度、统计调查对象工作联系制度和数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等(纸质文件)。
4、统计业务学习制度:建立统计培训学习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乡镇(街道办事处)相关人员及村(居)委会、企业、部门统计人员培训学习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业务知识(以培训学习记录为准)。
5、统计报表登记审核制度:建立农业、县域经济、乡村振兴等各项报表登记制度,并及时通报报表报送及审核情况(以报表登记记录和通报为准)。
6、统计信息网络管理制度:明确统计信息网络管理责任主体、职责任务、办法措施,确保网络安全畅通(上墙公示)。
7、统计资料管理制度:明确统计数据提供、统计资料整理归档、统计档案借阅、工作变动移交等措施和办法(上墙公示)。
8、统计工作评价制度:建立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统计工作评价办法,对基层报表单位进行评比,奖优罚劣(以考核文件和表彰通报为准)。
9、统计资料开发应用制度:建立和完善乡镇资料开发制度(纸质文件)。
10、基本单位名录信息管理维护制度:建立和完善乡镇基本单位名录信息管理维护制度(纸质文件)。
(六)统计台账
乡镇(街道)必须建立各种统计报表台账,并建立健全社会经济主要指标历史纸质台账和电子台账等。
(七)统计网络
乡镇(街道)统计站必须有电脑且畅通互联网和统计内网,按时按要求在国家一套表和乡村振兴平台报表,并按要求规范填写有审核公式的指标说明。
二、报送流程
(一)起报单位
1、农业综合统计报表起报单位为村(居)委会。
2、县域经济统计乡镇表起报单位为乡镇(街道),村表起报单位为村(涉农居)委会。
3、乡村振兴基层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情况表起报单位为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情况表起报单位为农业园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基本情况表起报单位为服务组织单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情况表起报单位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农村土地经营情况起报单位为乡镇(街道)。制度如有变化以变化后的为准。
(二)报送流程
1、农业综合统计报表。村(居)委会向乡镇(街道)统计站报表,乡镇(街道)统计站对村(居)委会统计报表汇总审核无误后上报县(市、区)统计局,县(市、区)统计局审核如有问题,向下逐级反馈查询核实,如须乡镇(街道)联网直报还要直报。
2、县域经济报表。村(涉农居)委会向乡镇(街道)统计站报送村表报表,乡镇(街道)收集相关站所和其他的本乡镇和分村数据,同时,县(市、区)统计局将收集到的部门分乡镇或村数据资料返馈给乡镇,用于填报或核对乡镇和村表有关指标。乡镇(街道)统计站对审核后的乡镇和村表报县(市、区)统计局审核,县(市、区)统计局审核后返馈给乡镇联网直报。县(市、区)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对乡镇和村网上直报表进行评估审核,对异常指标查询原因,乡镇和村要据实修改数据或针对审核情况写说明。
3、乡村振兴基层报表。农业农村、林业、供销社、统计等相关部门督促指导乡镇(街道)负责收集汇总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土地经营情况等名录和报表,报相关部门审核后由乡镇(街道)网上直报,再由相关部门验收后统计局验收。
(三)报送要求
上报原始纸质和扫描的统计报表必须有填表人签字--统计负责人审签--单位负责人审签--注明报送日期—必须加盖单位印章。
三、数据质量
(一)建立农业重要指标面积产量抽样(典型)调查制度
农业综合统计报表前,建议乡镇(街道)开展小春油菜籽、大小春蔬菜、瓜果、水果、中药材等面积产量抽样调查,抽选5-10户农户或规模户、合作社等单位进行调查,其趋势等情况作为油菜籽、蔬菜、瓜果、水果、中药材等数据分析审核评估上报的参考依据。
(二)报表数据审核
报表上报前需认真对各指标数据进行大小、趋势、逻辑关系、乡与村合计数对比情况等进行仔细审核,避免数据出现不切合实际和逻辑错误的情况。
(三)收集基础资料
县域经济报表基础资料的来源为有关部门提供资料和乡镇(街道)、村(涉农居)委自己收集数据。部门提供资料类型为:盖章的纸质报表或扫描件、电子报表、相关文件和名单、基层数据库等。若部门不能提供乡镇和村表有关指标数据,则由乡镇(街道)和村(涉农居)委自己收集,收集的原始资料作为报表的基础资料保存。县级部门数据由县级统计局收集,收到后分乡镇返给乡镇(街道),未分乡镇返的,由乡镇(街道)提取自己相关数据用于核对和填报,并打印自己的部分资料存档。
(五)召开评估会议
乡镇(街道)统计站在上报小春油菜籽产量、大小春经济作物产量、县域经济、乡村振兴等报表时,须组织熟悉情况的村(居)干部、驻村干部及相关站所人员召开评估分析座谈会,对本乡镇(街道)各项统计数据进行评估分析认定,并保存好评估分析座谈记录。
(六)撰写评估报告及报表说明
乡镇(街道)在报农业综合报表时需要撰写评估报告或报表说明,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报表要在网络直报平台上写审核问题说明。评估及报表说明内容要求:总体概况;数据质量评估过程;本地区主要作物情况说明;增减幅度较大品种说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情况、气候、政策、市场等。网络直报平台审核说明要求必须按审核问题写明白具体、准确、表述清楚能反映审核问题的原因,不能简单写“属实”、“确实无误”、“确实如此”、“数据来源于部门”、“上年估算有误”等字样。
四、数据发布
(一)上报数据发布
乡镇(街道)上报的各项数据,在县(市、区)统计局未审定反馈前一律不得对外发布使用。确因特殊情况内部需要使用相关数据时,必须冠以“预计”二字。
(二)核定数据发布
经县(市、区)统计局审核认定后的数据,由乡镇(街道)统计站统一对外提供,不得数出多门。
(三)统计资料发布
乡镇(街道)统计人员应充分利用统计结果积极撰写经济信息和调研分析报告,为当地党委、政府领导科学决策和社会公众需要提供优质统计服务。
五、资料管理
(一)合理分类
1、统计报表类:
农业综合报表台账资料包括:乡镇定案表(有本年数、上年数、同比增减额、同比增减幅度,上年数是定案数据)、分村过录定案表(有汇总乡镇合计数列与乡镇定案表完全一致)、有盖单签字的乡镇上报表、村上报汇总过录表、报表数据评估及说明、有盖单签字的村上报原始表、抽样(典型)调查表及名册(建议)、其他相关基础资料等。
县域经济报表台账资料包括:定案表(可打印报表网页)、数据说明(可导出网上写的说明打印)、有盖单签字的原始上报报表、部门基础资料、自行收集的基础资料等。
乡村振兴基层报表台账资料包括:定案表(可打印报表网页)、数据说明(可导出网上写的说明打印)、有盖单签字的原始上报表、原始基层报表汇总表、收集的名录清单、基层单位填报的原始报表等。
2、统计资料类:包括各种统计工作文件、统计报表制度、统计工作制度、统计调查分析资料、统计信息(打印件)、会议材料、会议记录等。
3、其他类:包括统计工作过程形成的各种照片、视频等。
(二)规范装档
1、资料整理归档时间
报表前必须按时按要求收集整理村级上报表、各类基层上报表、基层上报汇总过录表、评估说明、基础资料等各类资料,并及时归档合页夹随时备查。县(市、区)统计局(国家调查队)要及时返馈分乡镇的各类农业综合报表定案数据,乡镇(街道)要及时做好分村定案数据和过录表归档,并返馈给村(居)委会,县乡村三级定案数应保持一致。在县域经济乡镇和村表报表结束定案后,乡镇(街道)将所有基层报表网页打印纸质作为定案表归档,要在平台上查询数据导出电子表存于电脑,并将村表返馈给村(涉农居)委会。在乡村振兴网上报表结束后,乡镇(街道)有关报表人员要及时将齐备的网页定案表及说明、基层原始上报表及汇总表、基础资料等应归档资料移交给乡镇(街道)统计站归档备查。最后,每年3月底前将上年度统计报表及资料分类整理完整装订归档。
2、资料归档总体要求
①资料齐全,不缺不漏。资料搜集整理必须完整,做到不缺不漏。
②时间先后,不错不乱。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整理,做到不错不乱。
③装订整齐,不长不短。报表资料设计印刷力求标准统一,档案装订做到整齐划一,不长不短。
④目录清楚,方便查阅。卷内目录用计算机打印,做到准确清楚,便于查阅。
⑤书写工整,美观漂亮。卷宗及档案盒书写工整,做到美观漂亮。
3、统计报表装订顺序
农业综合报表:报表封面—目录—县反馈乡镇定案对比表—分村过录定案表-乡镇上报对比表—村汇总过录表—报表说明及评估报告—评估会记录(小春油菜籽产量、大小春经济预计产量)—村上报表—抽样调查汇总对比表(建议)—抽样调查表(建议)—种植大户汇总对比表(建议)—种植大户名册(建议)等。按表种各自分别归档。
县域经济报表:报表封面-目录-定案表-数据说明-原始上报报表-部门基础资料-自行收集的基础资料-评估资料等,乡镇表和村表资料各自分别归档。
乡村振兴基层报表:报表封面-目录-定案表-数据说明-上报表-原始基层报表汇总表-基层单位填报的原始报表-收集的名录清单等,按表种各自分别归档。
(三)妥善保存
1、上一年度档案资料装订完毕后统一整齐放置档案柜保存。
2、各种照片用影集装好,装入档案盒,放置档案柜保存。
3、各种统计报表制度、统计书籍整齐放置档案柜保存。
4、本年度统计资料及时分类整理,统一用精美活页夹夹好,放置办公桌文件框或档案柜中保存。
5、如遇统计人员变动,应按规定做好统计档案资料移交工作。
六、职责分工
按照国家统计局广安调查队、广安市统计局、广安市农业农村局《关于粮食畜牧业统计调查数据实行归口管理的函》(广安调字〔2020〕26号)和中共广安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工作的通知》(广农办〔2019〕9号)《关于切实做好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2019年度数据年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统计局做好涉及的相关业务工作及统计基础工作,并配合做好其他相关业务工作和统计基础工作。
涉农企业组织、农业园区和农村统计改革将新增报表均参照此方案有关内容执行。
附件2
广安市乡镇统计规范化建设验收表(试行) | ||||||
| 县(区、市): 乡镇、街道(章): 时间: | |||||
项目 | 分值 | 验收项目 | 扣分 | 加分 | 原因 | |
统计 基础 | 25 | 乡镇(街道)未成立统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分管领导,扣1分;未设立明确履行统计职能的机构,扣1分。 | | | | |
乡镇(街道)未配备一名专职(以统计为主的兼职)统计人员,扣1分;村(居)委会未配备一名兼职统计人员,扣1分。 | | | | |||
乡镇(街道)统计办公场所无明显标识,扣1分;无文件柜、计算机、打印机、交换机和IP电话机等专用办公设备,扣0.1-1分。 | | | | |||
无统计工作所需经费纳入乡镇(街道)财政预算的文件资料,扣2分。 | | | | |||
未按要求建立10项统计工作制度并打印成册,未制度上墙,缺1项制度扣0.1分,最多扣2分。 | | | | |||
未按要求建立各类统计报表纸质台账,资料不齐全的,缺1项扣0.1分,最多扣8分。 | | | | |||
无社会经济主要指标历史纸质台账和电子台账,缺的扣0.5分;纸质与电子台账数据不一致扣0.5分。 | | | | |||
没有电脑,不畅通互联网、不畅通统计内网的,扣1分;未按要求在国网“一套表”和乡村振兴报表网上直报的,缺一张或迟报一次扣1分,最高不超过4分;网上审核说明不规范扣1分。 | | | | |||
报送 流程 | 30 | 农业综合报表未按要求收集村级原始上报表或上报表存疑的,缺1项次扣0.2分,最高不超过7分。 | | | | |
县域经济报表没有乡镇和村上报原始表或上报表存疑的,缺1项次扣0.2分,最高不超过7分。 | | | | |||
乡村振兴基层表统计未收集基层上报表或基层上报表存疑的。缺1项次扣0.2分,最高不超过7分。 | | | | |||
未向上级报送报表,缺1项次扣0.5分,最高不超过2分;未向下逐级反馈上级认定数据报表,缺1项次扣0.5分,最高不超过2分。 | | | | |||
基层上报报表无填表人签字、统计负责人审签、单位负责人审签、报送日期、加盖单位印章酌情扣分,最高不超过5分。 | | | | |||
数据 质量 | 35 | 有小春油菜籽、大小春蔬菜、瓜果、水果、中药材等面积产量抽样调查表,有抽样调查汇总结果对比表及说明、抽查调查名录等,酌情加分,最高加5分。 | | | | |
村上报数据存在大小、趋势、逻辑关系错误,错一笔扣0.5分,最高不超过5分。 | | | | |||
乡镇上报数据存在大小、趋势、逻辑关系错误,错一笔扣0.5分,最高超过5分。 | | | | |||
农业综合报表乡上报表比村上报合计有差异,酌情扣分,最高不超过6分。 | | | | |||
县域经济报表缺基础资料或基础资料较少的,酌情扣分,最高不超过10分。 | | | | |||
乡村振兴报表缺名录、基层报表等基础资料的,酌情扣分,最高不超过5分。 | | | | |||
无评估报告及说明,缺一次扣0.2分,最高不超过4分。 | | | | |||
数据 发布 | 5 | 县级统计局未反馈核定数据发布时未冠以“预计”二字,扣1分。 | | | | |
未按要求由统计站统一对外提供核定数据,扣1分。 | | | | |||
全年至少完成4篇动态、信息,缺1篇扣0.4分,最高不超过3分。有农业相关分析,1篇加1分,最高加5分。 | | | | |||
资料 管理 | 5 | 含统计报表类、统计资料类、其他类,缺一类资料整理扣0.5分。最高不超过1分。 | | | | |
含归档时间、总体要求、装订顺序,未按要求酌情扣分,最高不超过3分。 | | | | |||
未按方案要求妥善保管资料,酌情扣分,最高不超过1分。 | | | | |||
| 合计得分: | |||||
| 验收人员签字: 乡镇统计负责人签字: |
相关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