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儿童友好”已成为衡量一座城市温度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在前锋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脚步坚实而有力,从关怀困境儿童,到进行场地适儿化改造,再到校园里的生动实践,似一曲温暖的乐章,奏响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情暖童心 关爱帮扶伴童行
“小清(化名),最近学习压力大不大?家里缺不缺东西?”近日,在前锋区代市镇旭跃村,困境儿童小清的家中迎来了一位熟悉的客人——“爱心妈妈”李相玲。她手提爱心礼包,径直走向小清,双手轻轻搭在孩子肩头,目光满含关切,轻声细语地询问她的学习和生活。
小清是李相玲的帮扶对象,曾患有先天性内翻足,无法下地行走。加之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承担治疗费用。李相玲得知情况后,四处奔走、多方协调,积极开展帮扶行动。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小清成功接受治疗。如今,小清早已融入校园生活,成绩也十分优异。但李相玲并未就此停下关爱的脚步,定期了解小清的情况,关心小清的成长。
在前锋区,像李相玲这样心怀大爱的“爱心妈妈”还有很多。近年来,前锋区高度重视困境儿童帮扶工作,全力推进爱心妈妈结对帮扶行动。通过精心组织与广泛动员,262名爱心爸妈与全区934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成功结对,并开展各类关爱服务210场次,用爱编织起了一张温暖而紧密的守护网。
此外,该区积极联动各方力量,全方位开展多元化的帮扶救助活动。大力落实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助力5000余名学生顺利追逐学业梦想,累计发放资金4000余万元;踊跃参与“久久公益节”募捐活动,实施“春蕾计划”“温暖计划”等,拟救助困难学生220名,救助资金共计23.1万元。
在特殊儿童保障方面,14名孤儿领取了18.12万元生活补助,61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获得90.18万元生活补贴;听障、脑瘫、肢体残疾儿童的救助年龄放宽,62名残疾儿童成功接受康复救助。
优化环境 守护童真筑家园
3月9日,踏入麒麟湖公园,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映入眼帘。色彩斑斓的游乐设施错落分布,滑梯上、秋千旁,满是孩子们欢快的身影,他们尽情玩耍,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以前带孩子去哪儿玩很发愁,现在有了这个公园和丰富的游乐设施,孩子开心,我们也轻松。”一位家长满脸笑容地说。
这得益于前锋区始终以儿童的多层次需求为导向,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适儿化改造,积极打造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样板。
该区实施城市留白区提档升级工程,依托麒麟湖公园打造儿童友好主题公园,不断优化城市的“硬实力”。同时,谋划海绵运动广场适儿化改造项目,拟实施咿呀学堂、活力运动区两个片区建设,着力打造儿童友好的活动空间。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着力打造龙镇社区、永前社区等4个儿童友好社区,通过构建“室内活动空间+户外活动空间”的社区儿童友好空间体系,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认知、活动和学习空间。
为进一步优化儿童生活环境,前锋区加强城市绿化和美化工作。800余株绿植和约9万盆时令花草的栽植为城市增添了生机与活力,4300余平方米围挡建设和修复则有效保障了孩子们的安全。这些细微之处的改变,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更让儿童友好城市的理念深入人心。
校园施策 用心用情促成长
“加油!加油!”近日,前锋区龙塘学校的操场上活力四射,一场春季田径运动会暨课后服务展示活动热烈开场。接力跑中,同学们紧密配合、飞速冲刺;跳远场上,选手们奋力一跃,身姿矫健……
学校是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重要主体,校运会便是其为儿童全面发展助力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其在打造儿童友好城市进程中积极作为的生动体现。
2024年,前锋区持续巩固“双规范”“双减”工作成果,积极推进“五育并举”教育理念落地生根。组织开展全区第五届中小学艺术节,科学布局涵盖音乐、舞蹈、美术等12类丰富多彩的艺术节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才艺的广阔舞台。同时,确定代市小学、思源实验小学、芦溪河幼儿园3所学校为市级儿童友好试点建设学校(幼儿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区校园教育向更优质、更适合儿童发展的方向迈进。
校园里学生的饮食健康也是前锋区关注的重点。该区全力实施校园营养餐改善计划,落实专项资金1082万元,惠及学生1.1万余人。通过科学搭配膳食、严格把控食材质量等措施,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
前锋区还抓实“校园餐”整治工作。通过印发《全区学校“校园餐”暨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全面排查学校食堂和校外配餐经营管理、营养膳食补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131个,并逐一整改到位;完善全区“校园餐”“1+N”系列工作制度,全方位规范学校食堂管理,让孩子们吃得安心,家长们放心。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是一个城市俯下身的关怀与温暖。未来,前锋区将继续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拓展困境儿童帮扶项目的广度与深度,加强城市街区、公园等各类服务设施和场地适儿化改造,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形成全民关心、支持儿童成长的浓厚氛围,让孩子们在充满爱的土地上茁壮成长。(王宇 前锋融媒 黄小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