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四季分明,物产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邓小平故里旅游区,华蓥山旅游区、华蓥山天意谷景区、武胜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等7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里有风景优美的嘉陵江,有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有非遗项目宕渠双竹连响、传统清音、手掌木偶戏……这里是广安,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生态优美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的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在这里应有尽有。
近年来,我市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打造重庆都市圈文化旅游消费目的地。2023年,全市31家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211.76万人次、门票收入6174.2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5.84%、111.11%。
“三色”文章
擘画文旅融合新蓝图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广安有着厚重的红色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更好推动优质旅游资源出圈破圈,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市结合区位、资源优势谋篇布局,相继编制出台《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广安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旅产业发展政策性文件,以科学规划引领全市文旅产业跨越发展。
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对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居·嘉陵江畔游”的形象定位。“从‘游’到‘居’,一字之差,是文旅向更高层次迈进的生动体现……”市委书记张彤率队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足红色、绿色、特色“三色”文章,坚定做活文旅,打造广安文旅“同城融圈”靓丽名片。
做足红色文章,就是要用好红色资源优势,做好文化挖掘与展示,打造沉浸式文旅消费新场景;做足绿色文章,就是要坚持生态优先、厚植绿色本底,切实推进旅游业从观光游览型向康养旅居型转变;做足特色文章,就是要面向川渝大市场打造旅游核心产品,真正实现“叫好又叫座”“有意义还有意思”。
各地各相关部门主动作为、扎实推动,全市旅游开发建设活力逐步提升。广安市入选文旅部行业云服务试点城市;广安区获评全省首批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试点县,华蓥市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武胜县龙女湖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近两年,全市新创建“天府旅游名牌”7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8个,文艺作品新获省级专业赛事奖项7件,新纳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1个、累计达到23个……
一份份亮眼的文旅“成绩单”,折射出逐步深度融合的文化旅游产业,正日渐成为助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柱产业。
夯实基础
构筑文旅发展新格局
5月13日,武胜县沿口古镇文旅提升改造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大型机械有序作业。“每天有近400名工人在各自作业面忙碌,预计5月底可完成棚户区改造项目外墙装饰装修。”项目施工负责人王英勇说。
沿口古镇文旅融合提升改造项目是我市重点推进的文旅项目之一。该项目将复原“一江一水一码头、五街八巷十六景”等景观,打造集“江边宴”“山里居”“民俗味”“古镇会”4大主题功能为一体的江湾湖畔文旅特色古镇,为广安擦亮“嘉陵江畔游”文旅新名片打造重要载体。
同样加快建设的还有广安牌坊村建川博物馆聚落项目。去年6月,广安区与四川建川博物馆签约,在紧邻邓小平故里旅游区的协兴镇牌坊村,布局全国最大村级博物馆,其中包括建设川剧·曲艺馆、协兴乡史陈列馆、老课本陈列馆、连环画陈列馆、搪瓷艺术馆、票证陈列馆、历史之镜艺术馆等10个主题展馆。
此外,太阳谷康养旅游度假区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上山上·有朵云”民宿开门迎客”,十里嘉陵光影画廊等项目建成运营,“光明之星”游轮正式起航……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文化旅游开发更离不开项目支撑。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把重点文旅项目建设作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狠抓有效投资这个“牛鼻子”,围绕扩量、提质、增效的投资要求,着力推进和招引一批文旅项目,积极推进旅游景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项目、旅游基础设施等业态建设,重点构筑以项目为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以项目建设带动文旅产业发展。
项目为王的理念和举措,有力促进了文化与旅游的激情碰撞和深度融合,为我市文旅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3年,我市新包装乡村民宿等文旅项目40个、总投资241亿元;招引项目8个,总投资11.77亿元;58个重点文旅项目完成投资78.2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8%。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黑龙峡旅游景区入选四川省首批文旅融合示范优秀项目。东西部协作深入推进,浔栖江南二期项目完成扩容升级。培育剧本娱乐场所、电竞酒店、星空营地等文旅新业态30余个。开展“广惠大众·安逸消费”等文旅促消费活动,累计补贴(优惠)1000余万元,拉动文旅消费9600余万元。
区域合作
激发文旅消费新潜能
不久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推进川渝公共服务一体化深化便捷生活行动事项(2024年版)》,今年川渝两地文旅部门将全力推进景区联动促销和出行服务数字化,进一步提升畅游巴蜀的便捷程度。
“广安作为四川距重庆主城区最近的地级市,合作开发文旅资源,把旅游景点串点成线,可以进一步扩大区域旅游的影响力。”在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易海燕看来,广安加快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节点,深化与重庆毗邻地区的文旅合作是应有之义。
近年来,我市坚定实施同城融圈首位战略,深化区域合作,广安与毗邻地区达成文旅合作协议41个,加入重庆都市圈文化旅游协作组织等区域合作组织10个。发起成立明月山文旅联盟,加入嘉陵江文旅联盟,与成德眉资联合开通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旅游专列,联合开展专项推介30余场,推出景区联票、文旅消费券等旅游惠民举措30余项,文旅消费潜能深度激发。
各县(市、区)和重庆毗邻区县的合作也在不断升温。岳池县与重庆市合川区将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园区与合川钓鱼城、涞滩古镇等旅游景点共同宣传推介,共同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广安市邻水县,达州市达川区、大竹县、开江县,与重庆市梁平区、垫江县签署了《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合作协议》,推进川东北、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
此外,我市还高质量举办华蓥山旅游文化节、岳池农家文化旅游节、广安红色国际马拉松赛等节会活动,赢得社会各界普遍赞誉;深度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推出小平故里—红岩魂红色旅游等精品线路10余条,邓小平故里成功纳入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红色马拉松赛、华蓥山旅游文化节、嘉陵江龙舟旅游文化节等活动越来越多姿多彩。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东西部协作,加强与珠海、厦门、湖州等地交流互动,创新开展‘特区百家名企进广安’等活动,借力借势开展文旅招商推介,力争招引项目较去年实现翻番。”易海燕信心满满地表示。
大道其光,步履铿锵。旅游因为文化赋能而丰富了内涵、提升了品位,文化因为旅游带动而更有魅力、增添活力。我市锚定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目标,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致力让广安成为巴蜀文旅耀眼明珠、乐游胜地。(广安日报记者 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