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开街

沿口古镇点亮别样新春

发布日期:2025-01-22 08:42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航拍沿口古镇夜景。

日前,记者从武胜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了解到,该县沿口古镇经过精心修缮与升级,将于1月24日举行开街活动。沿口古镇即将在众人的期待中揭开全新的篇章,向世人展现其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底蕴。

沿口古镇坐落于武胜县沿口镇嘉陵江边,有着逾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曾是清朝时期重要的水陆码头,商贸往来频繁,被称为嘉陵江流域的川东第一古镇,南来北往的商贾汇聚于此,成就了盛极一时的喧嚣与繁华。

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武胜县对古建筑进行了保护性修复,既保留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又提升了建筑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同时,古镇还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了交通网络,新建了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游览环境。

古镇的建筑风格融合巴渝文化、嘉陵江流域文化和中原文化精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貌。踏入古镇,仿佛穿越时空,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这里的每一块砖石、每一片瓦砾,都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古色古香的楼阁、川东北特色吊脚楼,立柱斜窗、翘角飞檐,在蓝天白云映衬下,勾勒出一幅古朴而典雅的画卷。

“我们坚持保护性修缮。”沿口古镇棚户区改造项目施工方负责人郑春林告诉记者,古镇的房屋多为木质榫卯结构,在修缮过程中,他们不仅还原其历史风貌,还对文保名宅进行保护。

漫步古镇青石板街道,两旁的明清建筑错落有致,雕梁画栋间,精致的花鸟鱼虫、人物故事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解放街原名铁铺街,以前是打铁铺集中地。”沿口古镇招商经理马颖介绍,“现在街道两侧以民国时期建筑为主,建筑主要是砖木结构,街道宽阔。古镇有两大特色,其一是木结构居民住所层高很高,一般三、四层甚至五层,属于上宅下店模式;其二是商品售卖在这里已经形成专门的街道,例如卖锅的一条街就叫锅市街。”

古镇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传统的手工技艺如竹编、木雕、打铁等代代相传。艺人手中的作品,不仅是精美的工艺品,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每逢佳节,古镇还会举办盛大的民俗活动,舞龙舞狮、踩高跷、川剧变脸等表演精彩纷呈,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让人们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

“非遗文化需要亲身体验,才能感受其独特魅力。”非遗店铺负责人陈松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坚持,“当你投身于扎染、烧蓝、螺钿工艺中,就仿佛触摸到历史的脉络,感受到传统技艺流淌在指尖的温度,领略到独一无二的魅力。”

古镇美食融合了当地的食材与独特的烹饪手法,风味浓郁,让人垂涎欲滴。武胜豆花以其绵软清甜的口感闻名遐迩,吃上一口,令人回味无穷。三巴汤制作工艺考究,精选牛身三宝“牛鞭、牛尾、牛唇”,辅以当归、党参、天麻、人参等21味中草药及香料,煨炖12个小时而成。其汤色洁白如琼浆玉液,其味醇厚鲜美,闻之芬香、十分滋补,让食客欲罢不能。无论是街边的小吃摊,还是古色古香的餐馆,都能让游客品尝到地道的古镇美食,满足味蕾的极致享受。

“十里坎火锅与码头文化密不可分。”沿口十里坎火锅店老板唐严川告诉记者,以前劳作的船工们为了驱寒果腹,在简易炉灶上放置一口大锅,加入辣椒、花椒等辛香料,涮煮各类食材,码头火锅便应运而生。十里坎火锅传承其精髓,还原码头火锅的质朴与豪爽,食客既能品尝美味,又能感受码头火锅文化的深厚底蕴。

“以前摇摇欲坠的古楼,如今也进行了加固翻新,这些历史古迹会在时间长河中保留更久。”市民段春凤说,她是闻着古镇的酒香长大的,老话说“背靠嘉陵江,喝酒当喝汤”,现在这张武胜名片越发响亮。

为让游客充分领略古镇的独特魅力,沿口古镇开街活动将以“千年龙韵·潮贺沿口”为主题,开展“潮贺沿口”开街典礼、“千年龙韵”无人机秀、“万家灯火”千人提灯祈福、“沿口故事”非遗展示等系列活动,全面展示古镇的历史变迁、建筑特色和民俗文化,让参观者深入了解古镇的深厚底蕴,唤起人们对古镇的美好回忆与向往。

“沿口古镇开街,不仅是一场精彩的庆典,更是一次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契机。”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相信在开街之后,沿口古镇必将成为川渝乃至全国的热门旅游目的地,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千年古镇,开启一段难忘的时光之旅。”(武胜融媒 任禹舟 文/图)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