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共建同向发力。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与成渝知名中小学校组建跨区域基础教育联盟,创新多校协同、同学段联盟、跨学段联合等办学交流模式,积极开展党建联谊、教育论坛、教研交流等深度交流活动。截至目前,与重庆学校建成结对帮扶5对,每年开展不少于4场次的交流研讨活动。
二是专业借势发力。实施合作培养计划,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开展教师培训,邀请重庆名师开展教师分层分类成长培训指导,选派区内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跟岗研修、挂职交流。截至目前,先后选派骨干教师参加教育论坛270余人次,成立市级名师工作室1个。
三是“强基”持续发力。持续开展以学区制改革为内容的“强基工程”,采取“1+1”模式,全面开展强校带弱校、城乡对口支援,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加大教师交流轮岗力度,加强县域内不同教育段各层级教师岗位的统筹管理,盘活岗位资源,满足教师专业成长需求。截至目前,分流撤并教师12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