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高中为何屡获科创大奖?

发布日期:2024-08-07 08:50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8月5日,记者来到就读于烈面中学校的学生冯善娴家中,看到其家中的泡菜坛上方“长”出了一节贮水箱,贮水箱内外有数根管道连接到泡菜坛水槽内,控制着水槽的液体高度,从而达到“自动补水”的目的。目前,冯善娴的“自动补水装置”已升级到第二代,并于今年3月在广安举行的第38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高中组一等奖。

“如果忘记给泡菜坛补水,就会导致密封失效,坛内的泡菜就坏了。”冯善娴说,去年暑假期间,就是因为对家里泡菜坛补水不及时,导致泡菜全部变质。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冯善娴便萌生了发明一个“能够自动补水的泡菜坛”的想法。

有了想法,冯善娴立即付诸行动。了解到传统的泡菜坛是以陶土为原料烧制而成,坛身和坛沿之间形成一个水槽,为储水部,坛盖则压接在水槽内,在腌制泡菜时,需要在水槽里加水,然后再扣上坛盖。通过此种方法可以让泡菜坛隔绝外界空气,防止微生物入侵到坛体内,且泡菜发酵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以通过水槽以气泡的形式排出,使坛内保持良好的空气条件。

于是,冯善娴利用大气压强“液位控制原理”,制作出了第一代“打点滴”的自动补水装置。可是在使用过程中,却发生了泡菜坛水槽中的水被吸入坛内的问题。

“带着这个问题,我参加了学校的科创活动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发现了泡菜坛在生产泡菜的过程中和昼夜温差变化时会‘呼吸’的秘密,这种‘呼吸’会因为自动向围栏内补水而造成围栏中的水进入坛子内部进而损坏泡菜。”冯善娴说。

“为了在自动补水时不影响泡菜坛的正常‘呼吸’,我特地在坛盖上开孔添加了呼吸管,从而顺利地实现了给泡菜坛自动补水,呼吸管的存在还使得在取泡菜时更容易揭开坛盖。”冯善娴介绍,自动补水装置内的水量能维持3个月左右,在半年多的实际使用中,发现用该泡菜坛泡出的泡菜更香更脆。

冯善娴的科技创新作品也仅仅是烈面中学开展教育“双减”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烈面中学通过提供跨学科团队建设、建设机器人实验室、科教融合以及早期培养等方式,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跨学科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双减’中,学校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过程。”烈面中学副校长唐文龙告诉记者,学校即将投入50万元资金建设科创活动中心,来满足科创教育的需要。在学校深入探索、大胆实践、全面开拓科技创新教育新思路下,近5年来,烈面中学学生参加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1个、广安市市长奖2人次,机器人竞赛获得全国总冠军1个、四川省各类机器人竞赛一等奖35人次、广安市科创赛及机器人竞赛和武胜县科创赛及机器人竞赛等级奖约100人次。

为更好地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县科协加强部门合作,聚焦青少年科学兴趣与创新实践培养,通过青创赛、机器人竞赛、科幻作品创作及高校科学营等一系列活动,为青少年搭建展示才华、交流学习的平台,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发掘和培养,不断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和全面健康发展,引导更多学生走上科技创新的道路,为国家科技人才培养贡献科协力量。”武胜县科协主席陈曾表示。(武胜融媒 任禹舟)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