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期间,“百姓大舞台 广安更精彩”专场文艺演出在广安吾悦广场连演两场。舞蹈、诗词朗诵、时装秀、快板等节目依次上演,精彩纷呈。台下观众掌声如潮,笑语盈盈。这些节目由广安本地群众文艺团体——琉儿舞蹈队与飞跃梦想舞蹈队自编自导、倾情呈现,充分展现了群众文化的蓬勃生机。
自2021年市文化馆启动“百姓大舞台”这一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以来,4年间已组织开展超过150场演出,吸引近35万人次观看,逐渐成为市民展示才艺、乐享文化生活的全民平台,也成为广安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张亮丽名片。
从“观众”到“主角”
群众热情点燃舞台
10月3日,以“桂香飘溢迎中秋·百姓欢歌庆团圆”为主题的“百姓大舞台”专场,由飞跃梦想舞蹈队演出。《东方红》《万泉河水》等经典节目接连上演,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这支队伍因“百姓大舞台”而创立,去年成立后便崭露头角。团长唐天琼回忆,当时她和几个姐妹在跳广场舞,偶然看到“百姓大舞台”那些群众演员的精彩表演,萌生了“他们行,我们也行”的念头。9人一拍即合,成立团队,并连忙排练节目《祝福你盛世中国》,成功登上了下一期的舞台。
“收获掌声的那一刻,我们想要跳得更好、演得更好。”唐天琼介绍,短短一年,团队发展到近80人,完成10场各类专场演出,近期还在护安镇开展了文化惠民下乡汇演。
琉儿舞蹈队在10月2日的专场演出中,献上了《欢庆秧歌》《我和我的祖国》等一系列节目。该团队还于10月6日“川超”广安主场亮相,为现场球迷带来了一段活力四射的广场舞,点燃整个赛场。
据该舞蹈队队长杨艳介绍,团队已汇聚38名成员,主要是舞蹈爱好者,大家因热爱而相聚,也格外珍惜每一次登台的机会,有机会就积极报名参加演出。
这样的团队并非个例。如今,走进城区各广场,常常能看到多支文艺队伍排练的场景。从民族舞到现代舞,从情景剧到器乐合奏,群众文艺呈现百花齐放之势。
“现在大家的参与热情特别高,每次通知刚发出去,半小时内节目就报满了。”市文化馆工作人员李雪说,目前累计登台的群众团队约40支,参与人群以40至70岁为主,也不乏通过青少年专场登台的年轻面孔。
从“搭台”到“护航”
构建全流程服务体系
群众热情参与的幕后,是市文化馆构建的一套系统化、专业化的支撑体系。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一个舞台,更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剧场。”市文化馆艺术部部长贾海波表示,文化馆逐步建立起“固定阵地+多元形式+全域覆盖”的服务模式。
起初,舞台仅限于市民广场、吾悦广场等固定点位,文化馆负责搭建舞台、提供音响灯光设备,雨天时就启用室内场馆。如今,“百姓大舞台”已走出城区,流动演出队伍深入乡镇、村庄,把文化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仅今年,县(市、区)巡演已开展13场,还计划开展下乡演出4场。
每场演出前,市文化馆的专业干部都会参与排练指导。“舞蹈结尾的造型可以再紧凑一些,镜头捕捉效果会更好。”李雪一边示范,一边调整演员站位。
像李雪这样轮值参与指导的专业人员,馆内有10余名,涵盖音乐、舞蹈、戏剧等多个门类,从节目筛选、主题把握,到上场动作、表情管理,进行全方位打磨。
“文化馆老师经常一句话就点醒我们。”华韵艺术团成员刘茂芬说,“有一次老师建议我在转身时加个眼神交流,整个舞蹈的感染力一下子就出来了。”
经费支持也为活动持续注入活力。2024年,随着《“天府百姓大舞台”汇演活动三年工作方案》印发,我市结合实际推出激励机制,团队申办专场可获得3000元经费支持,单个节目也有数百元补贴。“金额虽不大,但代表着一份诚意和尊重,是对群众文艺热情的认可。”贾海波说。
如今,“百姓大舞台”已成为广安最具影响力的群众文化品牌之一,并形成强大的辐射效应。各县(市、区)也依托“百姓大舞台”相继推出自己的特色品牌活动,如“百姓大舞台·华蓥等你来”“百姓大舞台·岳池更精彩”“百姓大舞台·武胜嗨起来”等特色活动,形成“一县一品、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广安日报记者 邓林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