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垃圾分类处理和减少城市资源浪费的建议》(第1132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情况。近年来,广安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原则,深入推进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各项工作,并在生活垃圾分类机制完善、能力建设和宣传引导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为37.28%,焚烧处理能力占比为92.02%,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二)全市城市园林绿化情况。近年来,我市依托连山望水自然禀赋,打造“一轴两环、十廊五楔、点网密布”的城市绿地系统,累计建成渠江红滩音乐公园、邓小平绿色长廊等公园绿地88个,绿道185公里,全市城市(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1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88%,建成区绿地率39.49%,形成了以街头绿地为点、生态绿道为线、各类公园为面的城市内环绿色生态小体系,串联城市外围生态大廊道,有机组成城市绿色生态体系。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情况。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安排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高位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仅2023年市政府主要领导就组织召开会议或现场督导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4次,分管领导一线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5次。充分发挥全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从相关单位抽调专门力量组建专班,全面加强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实施方案》《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责任清单》,明确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目标任务、工作标准和具体要求,分行业、分区域压紧压实市级部门和属地责任。建立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常态化联动工作机制,定期研究、推动解决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夯实基础配套,提升分类能力。编制三种类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及生活垃圾收集容器配置规范,正确引导居民分类投放。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基础配套,新增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设施1067个(组)、镇(乡)村垃圾分类亭2129组,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1.83%,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推进厨余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投入使用厨余垃圾专用运输车25台、厨余垃圾专用收集桶7000余个。提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能力,建成餐厨垃圾处置中心1座、危废处理厂2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2座,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分别达到130吨/日、550吨/日、1500吨/日。2023年以来,累计处理城市生活垃圾47.9495万吨,其中可回收物14.7329万吨、厨余垃圾3.1823万吨、有害垃圾0.1902万吨、其他生活垃圾29.8441万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7.28%。三是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深入推进全市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等“十进”宣传活动,印发倡议书、分类指南、宣传彩页、指导手册等各类宣传资料共计8万余份;持续开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齐动手”活动,编制幼儿园、小学、初中垃圾分类校本教材3类,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推动整个社会”的目标;举办广安市首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等宣传活动8场次,开放渠江印象公园等3个垃圾分类科普宣教基地,营造全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2023年8月,我市在全国“垃圾分类新时尚全民参与齐点亮”活动中获全国二等奖。四是优化督导考评,促进工作落实。市委、市政府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重点项目建设、重大民生工程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评价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市垃分办充分发挥督查考核“指挥棒”作用,对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动态管理,对每次安排布置的工作进行详细记录,采用月通报、季考核的形式,对各地各成员单位的相关工作进行打分排位,如实抄送政府主要领导,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层层传导工作压力,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我市园林绿化建设情况。一是统筹推进园林绿化工作。不断加大本地永久土生植物栽种力度,尽量减少盆栽型鲜花使用,在季度更替时,主要采用本地永久的土生植物,有效减少资源浪费。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品质主导”战略,聚焦园林绿化品质提升,推动全市园林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秋冬季园林绿化工作的通知》《“花草树木有型·城市处处是景”活动方案》,明确城市各类公园绿地建设任务,落实责任主体,细化保障措施,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在城市建设中把园林绿化品质提升放在城市更新行动中统筹考虑,强化设施嵌入、场景代入、产业融入,打造儿童友好型、青年发展型、老年关爱型公园。2023年新建成公园绿地6个、提质城市公园5个,新建成口袋公园18处、提质口袋公园5处。按照“园林工作要创新、上台阶,修枝整形、园艺塑形要见实效”工作要求,在朝阳大道节点、市民广场云轨端口等重要节点创新打造“花境”20余处,开展“铲菜行动”恢复市政公共绿地20余处。三是精心实施绿化管养。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按照主管部门监管、业务部门考核、平台公司运作三方共管模式,对主城区公共绿化区域进行养护管理,严格落实“周督查、月考核、年评比”要求,推行定人员、定区域、定时间的包片网格化巡查制度,到现场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和解决问题成为园林工作常态。行道树修剪创新提出“修枝、整形、控高”思路,在金安大道、思源大道等35条街道大胆实践,5000余株行道树景观效果初显,街道整洁、序列、美观、安全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生活垃圾分类方面。一是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提升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能力。全面梳理现有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计划2024年、2025年每年投入3000万元,完成2600个分类投放设施收集点的标准化升级改造,配置相应智能分类垃圾箱,完善洗手、消毒、遮雨、监控等功能,规范分类收集设施标志标识。逐步更新能满足分类品种需求、密封性好、标识明显的生活垃圾分类的专用收运车辆,科学规划确定收运时间、线路、频次,推动分类垃圾转运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积极争取各类资金,加快大件垃圾处置中心、餐厨垃圾处理二期等末端处理项目建设进度,有效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能力。二是加强监督管理,全面落实生活垃圾分类责任。升级改造我市“智慧城管”指挥系统平台,及时推出“賨城码上收”模式,采取源头改造、终端升级等方式,全面增加生活垃圾分类实时监控、喊麦、调度等功能,及时有效掌握垃圾分类处置相关数据,提高填报质量。充分调用社会资本力量,在全市大范围改建已有再生资源网点和新建回收点,打造存放有害垃圾和分拣可回收物的“绿岛”,统一纳入全市调度管理,建立起社区自治运维的再生资源协同回收体系。新“智慧城管”指挥系统平台将整合全市公安天网、综治“雪亮工程”设备、小区物业监控、建筑工地监管平台、海绵城市监管平台等监控设施,全面接入数字城管、GPS定位、车载物联网系统以及垃圾压缩中转站、广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处理中心等中转、处置场所的监控视频,实现数据共享共治,一网监管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转运、处置的全过程,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多措并举推动全民参与。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结合垃圾分类宣传周、资源回收日、“光盘行动”宣传日等活动,开展寻找广安“生活垃圾分类代言人”,组织开展“志愿者宣传进机关”“百名书记讲分类”“千名教师教分类”“垃圾分类,万名党员在行动”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在全市大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加强垃圾分类投放行为的引导和监督,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建立完善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和管理体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广安日报、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身边人讲身边事”典型事例系列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小区物业、城市管理网格员、志愿者作用,及时劝阻垃圾混合投放行为,做好正面宣传引导。
(二)减少城市资源浪费方面。一是减少盆栽植物,健全园林绿化循环利用机制。我市将不断加大园林绿化培育管护力度,减少外来植物和“花盆儿”鲜花使用,积极盘活公园绿地闲置资产用于公园绿地养护,拓宽绿化养护管护渠道。按照资源循环与合理利用原则,尽量采用永久的土生植物绿化美化,在园林绿化设计、施工、养护等各环节最大限度地节约,减少草花盆栽的栽植数量、区域范围,降低栽植频率,通过多年生的木春菊、杜鹃、茶梅等灌木逐步替换草花盆栽,减少不必要的节点景观,有效减少季节更替时因更换鲜花造成的浪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获取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二是规范植物修剪,实事求是做好植被管护。我局积极牵头编制《广安市常见行道树修剪技术指南》,技术指南规定了行道树修剪原则、修剪季节与频度、修剪要求、修剪方法、作业安全,详细阐述了黄葛树、小叶榕、桂花、香樟、天竺桂等广安市内常用行道树的修剪方法。在工作中充分尊重植物正常生长态势,发挥遮阴纳凉、滞尘降噪和提升绿化覆盖率等作用,杜绝盲目修剪等行为。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合理修剪整治遮住交通信号灯、标识标牌、路灯等植物,规范整治产生飞絮或果球(毛)污染的行道树。根据具体情况,开展浇水施肥工作,确保行道树和绿地内乔木的浇水质量,浇水、下雨时应配合施肥,科学合理管护各类植被;从各个方面减少城市资源浪费。
感谢您对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欢迎您一如既往对我们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4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