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丽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第186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感谢您对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您提出的垃圾分类下一阶段的工作建议我们非常赞成。近年来,我市按照“政府主导、属地负责、公众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以提升垃圾分类处理能力为重点,统筹推进生活垃圾“大分流”,扎实推进居民生活垃圾全程“细分类”,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高位推动,构建齐抓共管工作体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高位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2023年市政府主要领导组织召开会议或现场督导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4次,分管领导一线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5次。充分发挥全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从相关单位抽调专门力量组建专班,全面加强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实施方案》《广安市2024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点》,明确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目标任务、工作标准和具体要求,分行业、分区域压紧压实市级部门和属地责任。建立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常态化联动工作机制,定期研究、推动解决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强化支撑,配套垃圾分类设施设备。编制三种类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及生活垃圾收集容器配置规范,正确引导居民分类投放。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基础配套,新增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设施1067个(组)、镇(乡)村垃圾分类亭2129组,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1.83%,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推进厨余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投入使用厨余垃圾专用运输车25台、厨余垃圾专用收集桶7000余个。提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能力,建成餐厨垃圾处置中心1座、危废处理厂2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2座,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分别达到130吨/日、550吨/日、1500吨/日。2023 年以来,累计处理城市生活垃圾47.9495万吨,其中可回收物14.7329万吨、厨余垃圾3.1823万吨、有害垃圾0.1902 万吨、其他生活垃圾29.8441万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7.28%。
(三)广泛动员,助力市民分类习惯养成。深入推进全市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等“十进”宣传活动,印发倡议书、分类指南、宣传彩页、指导手册等各类宣传资料共计8万余份;持续开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齐动手”活动,编制幼儿园、小学、初中垃圾分类校本教材3类,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推动整个社会”的目标;举办广安市首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等宣传活动8场次,开放渠江印象公园等3个垃圾分类科普宣教基地,营造全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2023年8月,在全国“垃圾分类新时尚全民参与齐点亮”活动中,广安市获全国二等奖。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当前我市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投入不足、宣传不深、合力不强、智能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我们将正视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按照“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的总体思路,根据“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长效化”要求,聚焦垃圾分类处理高质量发展中心工作,落实“宣传动员、设施设置、分类推进、考核推动”四项举措,进一步健全完善垃圾分类治理机制,完善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努力实现“宣传动员广泛覆盖、设施水平显著提升、管理质效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争先进位”四大目标。
(一)强化宣传发动,解决宣传氛围不浓厚的问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结合垃圾分类宣传周、资源回收日、“光盘行动”宣传日等活动,开展寻找广安“生活垃圾分类代言人”,组织开展“志愿者宣传进机关”“百名书记讲分类”“千名教师教分类”“垃圾分类,万名党员在行动”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在全市大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加强垃圾分类投放行为的引导和监督,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建立完善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和管理体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广安日报、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身边人讲身边事”典型事例系列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小区物业、城市管理网格员、志愿者作用,及时劝阻垃圾混合投放行为,做好正面宣传引导。
(二)强化资金投入,解决分类设施不配套的问题。全面梳理现有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在2024年和2025年每年将计划投入3000万元,完成2600个分类投放设施收集点的标准化升级改造,完善洗手、消毒、遮雨、监控等功能,规范分类收集设施标志标识。逐步更新能满足分类品种需求、密封性好、标识明显的生活垃圾分类的专用收运车辆,科学规划确定收运时间、线路、频次,推动分类垃圾转运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积极争取各类资金,加快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理厂、有害垃圾处理中心、大件垃圾处置中心、餐厨垃圾处理二期等末端处理项目建设进度,有效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能力。
(三)强化科技赋能,解决垃圾分类智能化的问题。升级改造我市“智慧城管”指挥系统平台,着力打造涵盖生活垃圾分类智慧化管理平台系统的智慧城管系统,实现对生活垃圾前端分类、中端收运和末端处理的全过程智慧化监管,达到各类生活垃圾及其再生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的监管效果。充分调用社会资本力量,在全市大范围改建已有再生资源网点和新建回收点,打造存放有害垃圾和分拣可回收物的“绿岛”,统一纳入全市调度管理,建立起社区自治运维的再生资源协同回收体系。
(四)强化市场运作,解决财政投入压力大的问题。当前,全流程“一体化”垃圾分类模式是国内垃圾分类中,智能化水平最高、分类效果最好、政府投入最少的垃圾分类模式,为此,我局拟采取以特许经营的方式,选择垃圾分类专业运营企业进驻我市实施“一体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确保垃圾分类质量和效果,真正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感谢您对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欢迎您一如既往对我们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4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