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司法局关于对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066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5-07-17 16:42 来源:广安市司法局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江勇代表:

广安市司法局关于对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066号建议答复的函。

一、办理情况

收到建议后,市司法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安排人员进行题调研,并积极向市人大法制委报告办理计划。57市人大法制委组织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召开专题办理会议,认真听取了您对办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安排部署下一步办理工作。513日市司法局组织会办单位对建议办理工作进行会商研究,强化办理工作合力。在办理过程中,市中级法院对审理的涉企案件进行了认真评查;市检察院开展涉企挂案清理市公安局联合市“两个环境”办、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与您进行了交流座谈,向您解读了公安机关跨省涉企犯罪案件管辖办案协作等相关制度;市司法局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市市场监管局主动学习借鉴重庆“沙盒监管”模式,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各相关单位通过不断规范涉企执法司法行为,创新涉企执法司法案件办理机制,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二、主要措施

(一)畅通企业诉求沟通解决渠道。坚持以企业诉求为导向,积极搭建多元涉企诉求沟通平台,努力营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环境。司法行政部门搭建了集投诉举报、政策宣传、问卷调查等功能为一体的“广安行政执法监督”平台,方便企业群众通过微信扫码实现涉企执法“码上监督”和涉企政策“码上知晓”。选取46家代表性企业设立行政执法观测点,常态化开展涉企多头检查、以罚代管等问题线索的样本采集。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营企业家、新闻记者及律师等人员中聘任52名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强化社会力量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宣传和促进。检察机关在全市39家企业设立检察服务联系点,指导企业依法依规经营生产。公安机关通过警企共建、警企结对帮扶等举措深入开展“十百千”定点服务联系服务企业活动,联系服务企业1000余家,收集企业意见建议300余条,帮助解决问题60余个。

(二)推行精准包容审慎监管执法。严格遵循“法无授权即禁止”,坚持权力法定、依法行政,印发《广安市关于贯彻落实〈四川省行政裁量权基准管理规定〉的意见》,指导24个市级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制定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明确执法标准,严禁“任性处罚”为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推动27个市级涉企行政执法部门依法编制“一目录、五清单”,梳理不予处罚事项296项,免予处罚事项251项,减轻处罚事项233项,从轻处罚事项272项,从重处罚事项289项,对“四新经济”广泛推行说服教育、劝导示范、指导约谈等柔性执法措施,科学适用过罚相当原则,实行分级分类精准监管制定《广安市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指导意见》,明确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在作出重大执法决定前,要组织相关部门充分对行政执法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估并作出有效防范和处置,给予市场主体一定的创新试错空间,在鼓励创新的同时,确保市场秩序的稳定,最大限度降低行政执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负面影响,实现监管与发展的平衡。

(三)加强企业合规经营帮扶指导。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将普法宣传教育培训贯穿于执法司法全过程,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开展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和合规经营指导“三书同达”工作,及时核查清理失信信息,及时纠正失信行为,依法依规做好信用修复,让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重返市场、创新创业。积极开展涉企合规经营帮扶指导,定期组织法治服务团队开展“法治体检”,“十百千”定点服务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引导企业自觉守法、依法经营。针对企业多发易发违法行为,制定《广安市市场主体合规经营指导手册》,为企业提供“常见违法行为表现+对应法条+合规建议+指导部门”组成的菜单式、精细化“保健服务”,通过行政指导手段从源头上指导企业预防违法风险,依法合规经营。

(四)严格规范涉企执法司法行为。针对当前侵害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依法加强对企业和企业家人身权、财产权、自主经营权、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格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持续规范涉企犯罪侦查活动,依法打击侵害企业商誉及企业家名誉行为,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严格把握刑事犯罪的认定标准,坚决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依法规范适用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扎实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涉企乱罚款、乱收费、乱查封、乱检查,以及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等突出问题,累计评查涉企行政处罚案件1015件,收集涉企行政执法问题线索38条,制发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16份,通报涉企行政执法不规范典型案例7起。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创新涉企监管机制。聚焦优化营商环境目标,以数字化、柔性化、协同化改革为抓手,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大力推进“智慧监管”。强化企业信用风险分类分级管理,推动“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与信用风险监测联动,对低风险企业降低检查频次。深化包容审慎监管,动态更新“首违不罚”“轻微免罚”事项清单,探索推广“触发式”监管、“沙盒监管”等新型监管方式,给予企业更多容错纠错空间。加强跨部门协同监管,完善联合执法、线索移送、信息共享机制,推行“综合查一次”,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持续强化涉企执法监督。用好涉企诉求沟通协调机制,广泛收集涉企行政执法问题线索,企业反映强烈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强化集中整治对发现的问题梳理分类抓好整改。全面准确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坚持依法办案、依法办事,严格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持续开展侵害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专项治理,有效破解一批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执法司法难点堵点,形成一批务实管用的制度机制。

(三)持续规范司法案件办理。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公平竞争权利,妥善审理与经营主体密切相关的行政许可、行政协议、征地补偿、“四新经济”等案件,依法遏制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促进市场主体、要素资源、规则秩序的平等统一。全面贯彻落实平等保护原则,严格区分经济纠纷和违法犯罪,坚决防止和纠正地方保护主义,坚决防止和纠正经济纠纷上升为经济犯罪,坚决防止将非法经营罪、合同诈骗罪等罪名随意扩大适用。规范涉企案件执行方式,禁止超标的、超范围、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优先采取方便执行且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较小的执行措施,以减少强制执行成本,力争最小权益减损。

非常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希望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广安市司法局

                              2025717

(联系人:史向荣  18160120856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