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在奋斗者铿锵的步伐中,极不平凡、极不寻常、极为不易的2020年落下帷幕。回顾2020年,我市经济发展成绩既鼓舞人心,又来之不易。
一年来,我市按照中省部署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奋力夺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实现了“十三五”圆满收官。
一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农业多贡献、工业挑大梁、投资唱主角、消费促升级”,让一大批特色产业在广安城乡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提供了强大动力。
唱响产业合作“双城记”
川渝高竹新区里的四川穗通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正在码放检验合格的农耕机。
岁月匆匆,时光无言,实干是最好的承诺!
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定睛回眸,一幅广安工业经济蓬勃向前的恢宏画卷展现在眼前:这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稳增长的双重压力,全市经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决落实“工业挑大梁”决策部署,以超常付出和艰辛努力,经受住了抗疫情、稳增长、促转型、多线作战的严峻考验。
看亮点
在市政协委员、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赵胜强看来,这一年,广安“工业挑大梁”成效显著,产业合作“双城记”开启新篇章,开发区建设开创新局面,“34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这些都成为广安落实“工业挑大梁”的生动注脚。
赵胜强说,在产业合作“双城记”方面,我市邻水、武胜等4地与重庆毗邻区县合作共建产业园,广安“341”现代工业产业进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重构的快车道;在开发区建设方面,我市在全省首次召开开发区创新发展大会,创新出台20条政策措施,创新开展“三比三看”拉练活动,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加快成势,累计建成省级及以上园区7个,居全省第7位。此外,我市“34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341”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1.7%,省上考核的五大现代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在川东北经济区中排名第2,特色优势不断显现,特别是能源化工、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在产线产能、技术攻关、产业合作等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提升。
市人大代表、市人大经济委副主任委员寇永现认为,过去的一年,“341”现代工业产业中的先进材料是一大亮点,我市建立的“四川玄武岩材料制造创新中心”,成为全省玄武岩产业唯一创新中心。此外,我市创新思路置换产能,协调宏云建材、利万步森水泥分别置换转出1200t/d、转入5700t/d水泥产能,为企业直接创收4680万元,贡献利税800余万元。
“‘341’现代工业产业规模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高!”市人大代表,广安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李全洲认为,过去的一年,我市现代产业集群正加快形成,广安工业发展朝着结构更优、产业更强的方向前进。尤其是“一县一特色、一园一支柱”,现代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优势凸显,川渝高竹新区成功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省首批10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广安经开区等5个园区成功入围四川省“5+1”重点特色园区,武胜经开区成为全省首批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
“我为产业合作‘双城记’点赞。”市政协委员、四川湘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康运认为,去年,我市高水平承办与重庆渝北等8个区县携手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协同发展区签约大会,共建重庆都市圈北部制造业联盟,积极推进与合川等地共建民营经济协同发展区,这为川渝高竹新区成为广安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最大的抓手和平台奠定了基础,也为它们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造了条件,值得点赞。
话期待
市人大代表、广安市航瑞纸品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向平:希望各级政府继续加强工业企业各项要素保障、创优发展环境,助推全市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市人大代表,广安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李全洲:希望我市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工业发展环境,整合现有资源,重点围绕电子与信息技术、新材料及应用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高新工业,培育一批立市产品、打造一批领军项目、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做大一批支柱产业,走出符合广安实际的工业道路。
市人大代表、四川省华金润集团董事长赵贵海:希望政府立足“高端产业、产业高端”搭建平台、引智借力,加快推动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推动终端产品向集成电路和高端智能产品转型,提高我市电子信息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推动“341”现代工业产业实现大发展、大提升。
2020大事记
3月,深入一线开展“走基层、解难题、抓落实”活动。
4月,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赴重庆对接双城经济圈渝广合作工作。
5月,华蓥山经济开发区入选四川首批院士(专家)产业园。
7月,在全省首次召开开发区创新发展大会;创新出台20条政策措施,支持开发区创新发展。
9月,武胜经开区成为全省首批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
11月,我市高水平承办与重庆渝北等8个区县携手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协同发展区签约大会;成功创建四川省玄武岩材料制造创新中心。
邻水县四川嘉逸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正在包装摩托车,准备运往缅甸。
数说成效
●2020年,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9%,居全省第11位,较2019年上升3位;工业投资增长16.2%,居全省第10位;技改投资增长2.8%;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0%;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65户
●全年组织申报项目124个;累计争取中、省专项资金26046.5万元,较2019年度增长71.8%,其中国家级资金12410万元,省级资金13636.5万元
●2020年,我市入库储备工业项目412个,为2021年储备工业投资180亿元
●全市工业投资完成329.8亿元,同比增长16.2%,居全省第10位,其中84个省市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93.8亿元,超全年进度目标9.6个百分点
●累计减免工业税费7.5亿元,有效支持124户工业企业担保4.9亿元,帮助企业减少电费支出2.2亿元,较去年新增7000万元
现代农业铺就乡村振兴路
产业兴、活力足、乡村美……2020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农业多贡献、工业挑大梁、投资唱主角、消费促升级”作为工作着力点。
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2020年,市委、市政府把保粮稳猪作为头等大事,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做大农业产业品牌,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全力完成“农业多贡献”任务,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6%,是近年来最高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67元,同比增长8.6%,比2010年增长2.3倍,完成了农民收入翻番的目标。
看亮点
“去年,在力促‘农业多贡献’的道路上,我们明晰了广安构建现代农业‘363’产业体系的实现路径,助推各项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李晓华认为,我市大力发展粮油、生猪、蔬菜3大主导产业,推进水果、草食畜禽、花椒、蚕桑、水产、花卉药材6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夯实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3大支撑产业,扎实推进广安现代农业“363”产业体系建设,各地农村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的美丽嬗变,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迸发出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我市乡村振兴成效显著,武胜县成功创建省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邻水县柑子镇、前锋区代市镇成功创建省级先进乡镇,大龙镇光明村等26个村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村。
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副主任蒋智奎为我市全力保粮稳猪取得的实效点赞。他说,2020年以来,我市粮食生产实现突破,建设高标准农田19.4万亩,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32.5万亩、产量达到181.1万吨,同比分别增加2.4万亩、1.1万吨;生猪生产实现突破,全年生猪出栏324.2万头,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成功引进新希望、正邦等生猪生产龙头企业实施生猪产业化项目。
广安龙安柚、邻水脐橙、广安蜜梨“三大拳头”产业发展喜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
“广安区龙安柚、武胜县蚕桑成功创建省五星级、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华蓥市蜜梨现代农业园区、岳池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为省三星级园区。”市人大代表、广安区兴平镇便民服务中心副主任(兼龙孔村党支部书记)余海燕点赞道,我市的农业品牌越来越亮、越做越响,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农村变化很大,条件越来越好了!”市人大代表、岳池县顾县镇两会桥村党支部书记游坚强说,2020年,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打赢了乡村振兴首仗,完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目标任务,顺利通过了省级考评验收,实现了圆满收官。
话期待
市人大代表、前锋区虎城镇双河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业主李春霞:期待在乡村振兴规划中,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与支持,确保农业、农民旱涝保收,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市人大代表、前锋区代市镇岳庙村党总支书记王永生:建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修复乡村原有的古村落,对乡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让特色农耕文化融入乡村,使更多人深刻感受到乡音、乡愁、乡情。
市人大代表、广安博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冬华:希望政府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尤其是补齐农村农田水利、电网、道路等基础设施短板,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2020大事记
2月,市农业农村局印发《市农业农村局2020年工作要点》,提出全年目标任务,要求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工程,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和生猪产能恢复,壮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农业农村各项硬任务。
3月,印发《中共广安市委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363”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广安区龙安柚现代农业园区被命名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武胜县蚕桑现代农业园区被命名为四川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6月,我市建立了广安市农产品生产主体质量安全“重点监控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并于2020年6月9日起全面施行。
8月,广安区成功入选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为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场会提供5个高质量现场,获得与会代表高度评价。
9月,岳池县白庙镇郑家村被评为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11月,我市绿色食品组团亮相第二十一届绿博会。会上,5家企业10余个获证产品参展,其中广安鑫农发展有限公司的龙安柚荣获本届绿博会金奖。
12月,广安鑫农发展有限公司和广安市农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数说成效
●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6%,是近年来最高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67元,同比增长8.6%,比2010年增长2.3倍,完成了农民收入翻番的目标
●建设高标准农田19.4万亩,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32.5万亩、产量达到181.1万吨,同比分别增加2.4万亩、1.1万吨
●全年生猪出栏324.2万头,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成功引进新希望、正邦等生猪生产龙头企业实施生猪产业化项目
●广安区龙安柚、武胜县蚕桑成功创建省五星级、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华蓥市蜜梨现代农业园区、岳池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为省三星级园区
●武胜县成功创建省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邻水县柑子镇、前锋区代市镇成功创建省级先进乡镇,大龙镇光明村等26个村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村
文旅融合:风景这边独好
岳池县坪滩镇高低坑瀑布景点内举办的菊花展。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2020年以来,我市依托红色旅游胜地建设,做强各个文化旅游点,打造广安文旅品牌,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绘就一幅广安“诗和远方”融合发展的精彩画卷。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一年来旅游发展的‘关键词’。”市政协委员、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韩刚说,我市以文旅融合为引领,催生了许多新业态,也带来许多发展新机遇。
韩刚坦言,尤其是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方面,我市提出“发挥小平故里和毗邻重庆优势,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廊道和发展轴”的建议,与重庆毗邻区县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6个,重庆市文旅委与市政府合作协议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协议已经双方审定;联合重庆渝北、长寿等地共推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及景区优惠政策,五地市民享受同城化待遇。
看亮点
去年一年,我市在旅游公共服务方面成绩颇为亮眼。
以武胜县为例,作为全省首批7个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创建县之一,武胜县投入资金近一亿元,构建了“一城九区百个新型社区千个文化大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格局。
武胜将全县原31个乡镇划分为9个区域,选定区域内人口集中、资源较丰富、交通便利、业务水平较高的文化站作为区域分馆,分期分批建设。目前武胜已建成1个总馆和4个分馆。接下来,武胜县还将探索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规划馆、展览馆分馆模式,让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末梢”。“老百姓不用再跑很远的路到乡镇上借书了。”市人大代表、武胜县宝箴塞镇方家沟村村民段方芬为此点赞。
艺术创作精彩纷呈,也是去年我市文旅事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去年9月25日,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评奖结果揭晓。其中,来自岳池县的“80后”演员罗捷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罗捷也是本届牡丹奖评选中四川省的唯一获奖者,填补了广安市曲艺界在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的空白。
除了曲艺外,“华蓥山滑竿抬幺妹”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也填补了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空白。
“一年来,我们用艺术语言留下了历史记忆。疫情期间,创作抗疫诗词、歌曲、曲艺作品20余件,金钱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人民日报》刊发,曲艺剧《扶贫媳妇》荣获广安市第三届‘音舞剧’双年会银奖。”市政协委员、岳池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王昌梁说。
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旅游品牌的需求越来越多。
去年,我市创建了哪些旅游品牌?市政协委员、前锋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董铭如数家珍:全市新创建4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文旅特色小镇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邓小平故里旅游区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岳池成功创建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话期待
市人大代表、武胜县宝箴塞镇方家沟村村民段方芬: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建设与之适应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迫在眉睫,希望尽快出台统一标准,叫响“邓小平故里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品牌。
市政协委员、岳池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王昌梁:希望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尤其是文化科技体验、康养度假、研学教育等新业态产品,进一步提高旅游供给能力。
市政协委员、前锋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董铭:期待前锋区抢抓“十四五”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三大机遇,推动全区旅游工作快速发展。
数说成效
●全市新增文化旅游企业80家,新培育规上文旅企业6家
●建设市级社区博物馆和村史馆13个
●率先面向全国开展抗疫物证征集,举办战疫——广安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吸引70余家机关事业单位6500余名干部职工及学生现场观展
●全市共成功引进重大文旅项目22个,投资总额79.5亿元
●策划“云游广安”新媒体营销活动,发布活动资讯25期,累计账号总阅读量达5000万+
●开展“回首改革路·展望新广安”话题营销及大V行活动,微博话题讨论数超1.5万次,话题阅读量破1.2亿
2020大事记
3月,邓小平故里旅游区逐步开放。
6月,组织相关单位和企业到重庆解放碑步行街开展广安文旅形象主题营销活动。
8月,我市到厦门开展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活动。
9月,我市参加四川省第七届国际旅游博览会;在大蜀道文化旅游资源推介会上发布广安5大精品旅游线路和34项秋冬文旅活动;《战疫——广安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开展。
10月,2020年四川省乡村艺术节在武胜县举行,文艺汇演吸引1.5万名游客现场观看,线上线下参与活动人数超过2258万人次;特邀全国大V走进广安,开展红色记忆研学之旅。
11月,2020广安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召开;2020年广安市文化旅游行业安全应急综合演练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举行。
12月,2020“巴蜀风韵·橙意邻水”文化旅游宣传周活动开幕。
服务业: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网络直播销售广安特产。
2月4日,全市商务工作会议上,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蒋志虎在总结2020年成绩时,“来之不易”这个词被反复提及。
回眸2020年,我市迅速落实中省相关部署,克服国内外形势、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不利因素,着力构建“352”现代服务业体系,积极发挥“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的关键枢纽作用,出台相关帮扶政策,积极帮助全市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开展搞活流通促进消费系列活动,形成一批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市不仅走出一条由低到高逐步上升的“发展曲线”,也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创造了有利条件。
广安海关开关。
看亮点
2020年12月18日上午,460万小平家乡人民期盼已久的广安海关正式开关,标志着广安结束了本地企业“异地报关”的历史,真正实现把“国门搬到家门”的梦想,广安对外开放再添一张闪亮名片。
一个月后,广安海关交出了成绩单:出境包装检验检疫11批次,出具相应单证11份;出境货物26单,其中被海关总署抽中2单均已查验放行,货物总价值158.46万美元……
海关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平台,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已经显现。
市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武胜县支行行长苑平欣喜地感受到了这一变化。“外循环越通畅,内循环就越有质量、越有效益,海关促进我市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对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有积极作用。”苑平说。
市政协委员,岳池县商务局党组成员、贸促会会长陈琼芳对我市加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构建更高质量的“352”现代服务业体系感触颇深。“去年,我市深度融入‘进城入圈’发展新格局,商务领域在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合作、贸易改革、平台共享4大类13个具体领域积极开展工作。”陈琼芳说,去年,我市商务领域与重庆市有关单位沟通对接近百次,到重庆市考察学习30余次。
持续夯实线下商业载体,打造线上消费平台,做大商业贸易产业;围绕红色基因,擦亮“邓小平故里、华蓥山”两大核心品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医疗康养服务、科技信息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商务会展服务五大成长型服务业……市政协委员、广安区政府办民主决策监督股股长葛珊珊,对去年我市商务事业发展如数家珍:“‘352’现代服务业体系的构建,为全市服务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话期待
市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武胜县支行行长苑平:希望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海关进一步巩固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成效,进一步推动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为企业提供全程“一站式”通关物流信息服务,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市政协委员,岳池县商务局党组成员、贸促会会长陈琼芳:希望营商环境更优,在培育本土龙头企业方面继续发力,打造经济新高地,持续提升广安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市政协委员、广安区政府办民主决策监督股股长葛珊珊:希望我市持续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乘势而上,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2020大事记
1月,广安迎春美食年货节开幕;出台《广安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专项应急预案》。
4月,2020年防城港—四川广安首趟直达冷链班列顺利抵达广安。
6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稳外贸”专题视频会上连线调研四川嘉逸志友贸易公司。
7月,广安市出台《关于构建“352”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广安市服务业发展大会召开。
10月,广安吾悦广场开工建设。
11月,广安市作为汽摩配件产业带被评为“四川首批电商(跨境)产业带”;广安市惠民购车节暨“双11”车展活动启动;广安经开区、邻水县被认定为四川省首批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12月,广安海关开关运行;广安经开区被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广安区获评四川省首批服务业强县试点。
复工复产后,服务业“归位”“,烟火气”渐浓。
数说成效
●全市商务系统招引重大项目(企业)26个,争取到国省支持政策8条、到位资金超过4000万元
●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8.5%,服务贸易同比增长1.3倍
●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预计98家,库存累计796家,销售额上亿元的商贸企业12家
●组织44户企业参加“味美四川”川派餐饮汇活动周、2020“中国菜”艺术节暨第四届中国(垫江)石磨豆花美食文化旅游节等活动,现场销售46.8万元、意向采购943.8万元
●组织开展“千企万品”惠民促销、“消费促进月”等活动,累计发放消费券32万余张,带动汽车销售19502辆、销售额23.45亿元
●大力培育生产型外贸企业,韩国优利德项目落地,新培育丑米科技、邦斯达、穗通科技等外贸企业12户,现有生产型外贸企业43家,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中的13个国家有贸易往来,超过全市进出口总额的30%(广安日报记者站 肖雪 朱俊吉 廖小兵 刘华 广安日报记者 刘莉华 康建林)(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由广安日报记者 曾诚 张启富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