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锋区:集体经济“壮”起来 村民腰包“鼓”起来

发布日期:2024-04-02 11:18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近日,在前锋区龙塘街道小井村枳壳蔬菜基地,农户们正有条不紊地种植辣椒,现场灌溉机的轰鸣声、田间地头的欢笑声和来来往往的车流声纵横交织,奏响了一曲“人勤春来早”的劳动赞歌。

在这片60余亩的田地上,主要种植物为具有生长周期长、生长间距宽特点的枳壳,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该村采用林下种植模式,大力发展辣椒产业。该基地种植的辣椒品种为川椒19号,辣味浓、抗病能力和挂果能力强,是青椒红椒生产的理想品种。每年3月开始种植,5月底至10月为采摘期,每亩可收获辣椒1500斤。2023年该村辣椒产业种植收入达10万元。

“在辣椒苗的培育、种植、管护以及销售的过程中,基地吸纳大量的村民前来务工,增加他们的收入。当辣椒苗成熟后,村集体将会获得40%的收益分成,预计今年辣椒销售额将达到25万元以上。”小井村第一书记王渝介绍说。

除了集体经济的产业分成,目前,该村还带动了周围8户村民一起种植辣椒,由专业合作社免费提供技术和辣椒苗,帮助村民发展产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近年来,小井村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机遇,与广安市杰成农业专业合作社达成合作,采用“集体经济+合作社”的模式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依托枳壳、辣椒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打造增收新亮点,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勾勒出乡村产业好“丰”景。

小井村只是前锋区发展产业的一个缩影。前锋区通过“村级包装+镇街把关+部门排序”办法,逐村梳理确定优势产业,“一村一品”制定产业规划。探索“全镇统筹、跨村联营”发展模式,设立镇级强村公司,鼓励下辖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资金等方式入股,聘请职业经理人经营管理,带动农民家门口就业2500余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

此外,该区还通过整合产业基地、村落民居等资源,带动农旅融合发展。通过实施美丽乡村项目,打造示范建设熊家院子等“广安美居”院落71个。探索发展“园区+旅游”“园区+研学”农旅业态,打造大良田园、青花椒主题公园等10条旅游环线,开展农事体验、青花椒主题研学活动。

同时,该区大力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帮助村集体构建成员大会、代表大会、理事会三层权力架构,推动33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优化为股份经济合作社。完善群众主导的集体经济利益链接机制,建立“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实行制度化管理、清单化运行,促进村集体经济组织高效发展。(前锋融媒 吕甜 广安日报记者 刘琴)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