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人员讲解植保无人机操作要点。
安装电池、旋紧桨叶、航前检查……在仔细完成这整套程序,确保各项指标正常后,57岁的大雅柑种植户屈仁凡摁下遥控器起飞键。伴随着一阵轰鸣,载着药水的植保无人机缓缓匀速升空,按照预定航线开始作业。
这是记者6月20日在武胜县龙女镇青岩村晚熟柑桔专家大院看到的一幕。当日,该县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培训进入实操阶段,60余名“新农人”齐聚田间地头,学习植保无人机操控技术。
此次培训由武胜县农业农村局联合植保无人机服务组织共同举办,首期培训从6月20日至23日共4天,系统学习植保无人机基础知识、飞防作业技术、维护保养等知识,并通过理论教学、模拟练习和实操飞行训练,让学员掌握无人机操控技能。
屈仁凡是参训学员之一。这位戴着眼镜、皮肤黝黑的种植大户,在武胜县真静乡书岩村流转了860余亩土地种植大雅柑,并成立四川超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2023年,产销90万斤左右。”屈仁凡说,今年,果园全部进入盛果期,需要投入更多劳动力进行除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在当前果园用工普遍紧缺的背景下,购置既省人力又能提高效率的植保无人机,无疑将为他的产业“添翼”。
装备易购,技术到哪里学?6月17日,一则培训通知发到晚熟柑桔业主微信群里:无人机驾驶操作、自主报名、合格者发放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屈仁凡看到后,当即选择报名参加,成为武胜县2024年首期植保无人机培训班的一员。
在首日理论学习中,技术人员详细讲解了植保无人机的结构原理、操作技巧和安全规范,以及如何熟练安装操作农业植保App小程序,逐步掌握无人机起飞、降落、悬停、航线规划等技能。
“测绘打点,取决于地形,同时保持无人机在树梢上方3.5米作业。”在接下来三天的实操环节中,操作教员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学员时不时点开手机上的App,模拟跟踪操作。
稳住摇杆、控好“油门”……在众人期盼的手动飞行环节,学员们按照操作技术规程,开始首次试飞。“第一次嘛,学员难免紧张。”培训班操作教员蒋其银说,所有课程结束后,将进行严格考核,合格的将获得植保无人机驾驶证,正式成为植保无人机“飞手”。
据了解,作为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成本投入、节水节药的智能化新农机,植保无人机两年前已被推广应用于武胜大雅柑产业,比如定点除虫、精准施肥等。
“目前,全县农机保有量超过5000余台(套),农作物机械化率超过50%。”武胜县农业机械和蚕桑产业服务中心主任潘武宁介绍,下一步,他们将抓好农机补贴政策实施、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等重点工作,普及植保无人机技术应用,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学员李陈国,他的另外两个身份是武胜县晚熟柑桔产业协会会长、武胜县达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在龙女镇管理着上千亩的大雅柑果园。“即将持证上岗,助力果园夏管。”李陈国说,“届时,果子将长得越来越好,质量会越来越棒。”(武胜融媒 夏俊林 广安日报记者 龙凤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