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对外开放暨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发文,广安港“内河港口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入列四川自贸试验区27项制度创新成果,并作为改革试点经验向全省推广。
近年来,我市依托链接川东北和重庆港口群区位优势,以港口生态智慧、推进船舶节能减排、航运绿色低碳为切入点,引领内河航运由传统动能向绿色动能转变。
据广安港生产经营部负责人介绍,绿色低碳发展主要体现在打造绿色船舶、建设绿色港口、发展绿色航运3个方面。
针对老旧燃料油船舶污染大问题,广安港打造绿色船舶,建设全省首个千吨级电动新能源船舶建造项目,开展适合内河运输的绿色船舶研制。近期,由广安港新建的2艘四川首批1100吨级电动新能源货船即将投入运营,船舶总运力将达9300吨,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和港口品牌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目前,广安港已完成所有船舶岸电设备标准化改造,岸电使用率达到100%,每条船舶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2.7吨。该负责人表示,为强化船舶污染防治,我市建立了多部门联动协作机制,实现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全过程电子联单管理,船舶垃圾和生活污水转运处置占接收比率90%以上。
在绿色港口建设方面,广安港通过引入环保管家,对港口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同时,积极探索制定绿色港口发展标准规范,大力推动港作机械和运输装备优先采用电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此外,还精心布局绿色植保、新材料等产业,构建临港绿色产业体系。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2022年至今,广安港货物吞吐量累计突破24.9万吨,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11%以上。
谈及绿色航运发展,该负责人介绍,我市大力推动嘉陵江、渠江等航道提档升级,与果园港、涪陵港等协同合作,共同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截至目前,已开通江海联运、水铁联运航线21条,并探索出“江海联运+报关清关+供应链金融”一体式综合服务模式,将联运驳点延伸至企业周边、园区内部,切实帮助生产型企业节约物流成本40%以上。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广安港实现集装箱吞吐量1008标箱,同比增长489%,完成2024年全年总量(1149标箱)的87.7%;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5万吨,同比增长234%,达去年全年总量(10.32万吨)的48.7%,创开港以来最高增长纪录。(记者 卢泠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