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弘融新精密:5000万元撬动企业加“数”发展

发布日期:2025-06-05 08:59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5月26日,在广安高新区磬滩铸造园内的四川弘融新精密铸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弘融新精密”)一派繁忙景象,10余辆满载凸轮轴、通用汽车零部件等新型精密部件的货车整装待发,驶向重庆主机厂。

“公司智能化生产线的日均产量在90吨左右、约4万件各类汽车零部件,超过90%的产品发往重庆市场。”该公司总经理李徐俊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作为一家从事传统人工铸造的老牌装备制造企业,弘融新精密是如何在10年间,实现从传统制造到智慧生产的华丽转身?近日,记者前往该公司进行了采访。

走进弘融新精密自动化生产车间,只见在线配料称重系统、自动转运系统、浇注机等20余台铸造设备正通过控制中心链实现实时数据互联,智能检测系统可精准识别毫米级误差,订单响应速度提升30%。

弘融新精密是一家主要从事汽车、摩托车、通用汽油机零部件及配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于一体的铸造企业。2015年,公司经多方考察,看中了邻水,从重庆整体搬迁到广安高新区。

李徐俊说,他所从事的行业,业内戏称为“玩砂”。通俗来讲就是在1500℃的高温下将生铁、废钢熔炼,再加入不同的合金材料等,浇铸到通过造型线生产出的砂模中,再通过成型冷却、凝固、抛丸、打磨,产品最终成型。

“铸造行业主要依靠人工操作,每名工人一天能够完成2吨铁水浇铸。”李徐俊说,在人工条件下,时常出现数据瑕疵、管理漏洞,存在效率低、成品差错率高等风险。

如何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其实,早在2019年,弘融新精密先后共投入60余万元进行智能制造改造,但改造效果不佳。

“智改数转”浪潮席卷,给铸造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弘融新精密也不例外。2024年,依托“智改数转”项目的实施,该公司投入5000万元建成AFM—407湿型粘土砂双工位自动化生产线。而这样的生产线,全国仅16条。

一个零件才卖多少钱?如何舍得花“大价钱”去建这样一条生产线?

于李徐俊而言,智能化改造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深了就是创新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

数据,是最直观的体现。以浇铸铁水为例,之前一人一天浇铸2吨,现在一人一天浇铸40吨,劳动强度降低99%,效率提高20倍。

“全自动生产线除了对工人技能要求的降低,生产质量和效率也得到大幅提升。”李徐俊表示,智能化改造为公司开辟了新的客户——吉利、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公司,订单比同期上涨了20%。

“智慧工厂”建成后,不可控风险大大降低,产能翻倍,2024年公司实现产值2.5亿元。

“接下来,公司将每年投入2000万—3000万元,持续推动智能化改造和新产品开发,自主研发打磨设备,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降本增效。”李徐俊信心满满。(邻水融媒 张天文)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