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链”融合 “畜”势勃发

发布日期:2025-07-23 09:03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航拍武胜县新希望养猪场。

养殖基地内,现代化圈舍里的肉牛正在进食。

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既牵动着农民的“钱袋子”,也关系着居民的“菜篮子”,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稳定经济增长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摆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突出位置,以强链、优链、固链为主线,抓实产能调控、优化政策供给、筑牢疫病防线、践行绿色循环,系统谋划、精准发力,推动全市畜牧业加速实现由传统粗放向现代集约、由单一生产向全链融合转型,为擦亮农业大市“金字招牌”、夯实乡村振兴产业根基注入强劲动能。

强链:规模养殖筑牢产业根基

7月21日,邻水县袁市镇黄陵寺村的旺康畜禽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旺康公司”)猪舍内,智能饲喂系统正按照预设程序精准投放饲料。这座2021年投产的养殖场,通过全封闭管理、自动化温控等措施实现现代化养殖。

“2024年新建的两河分公司种猪场,现存栏生猪6000余头,其中能繁母猪2000余头,年出栏优质商品猪1.2万头、仔猪4.5万余头。”旺康公司养殖场负责人鲁冬冬感慨,10年前只能养20头母猪,一年出栏100余头肥猪,市场价格稍有波动就睡不着觉,“现在规模化养殖后,成本降了、渠道稳了,人力效率也实现大提升。”

如今,广安规模化养殖场持续涌现。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全市357家入统大型猪场出栏生猪45.8万头,同比增长19.6%;存栏生猪78万头,同比增长22.4%;存栏能繁母猪6.36万头,同比增长28%。预计全年生猪精深加工制品产量8000吨、产值3.5亿元。

规模化发展的红利通过利益联结机制惠及农户。“以前自己养母猪,仔猪成活率低、销路愁,收入不稳;现在加入凯德牧场专业合作社,产销全保障,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邻水县九龙镇养殖户杨礼兵说。

杨礼兵提到的邻水县凯德牧场专业合作社年出栏商品猪2万头,年产值约5000万元,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饲料、防疫和技术,有效降低了农户的养殖门槛和市场风险,显著提高养殖效益。目前,合作社已发展正式成员20余户,辐射带动周边100余户农户,户均年增收1万余元。

我市将适度规模经营作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优化布局推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一方面引进新希望等龙头企业,发挥其资本、技术等优势;另一方面推广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等模式,破解中小养殖户“怕亏损、不敢养”的难题,切实保障养殖收益,稳住产业发展信心,筑牢产业根基。

优链:科技赋能激活生产效能

7月20日,走进武胜县新希望养猪场监控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各组数据,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就能远程调节猪舍通风、光照,指令通过物联网系统瞬间传达到各栋猪舍的设备终端。

“过去养猪靠经验,现在靠数据。”武胜县新希望养猪场生产负责人吴博南介绍,他们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智慧养殖技术体系:智能饲喂系统精准投放饲料,减少浪费;温湿度、氨气传感器联动环控设备,营造舒适环境;疫病智能监测系统实现早发现、早处置,保障17万头仔猪健康。

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上,该养猪场下足功夫:全封闭的粪污收集管道系统直接连通3座大型沼气池,在严格实现“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的同时,还能运用菌群发酵将粪污全部转化为有机肥。“我们已在基地周边流转了1200亩土地用于发展柑橘、蔬菜等种植业,还与周边5个村的农户签订了1800亩的粪肥消纳利用协议。”武胜县新希望养猪场环保经理陈龙介绍,“通过种养结合、粪污变肥料,既解决了环保问题,又给种植业添了‘养分’,真正实现种养循环、生态双赢。”

“我市大力实施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和现代化提升工程,通过技术赋能,实现养殖效率、生态效益与产业价值的同步跃升。”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持续推广自动饲喂、智能环控等设施及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技术,积极争取肉牛肉羊增量提质项目,以邻水为重点发展种草养畜,在武胜、邻水推广10家湖羊养殖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固链:全链防控守护产业安全

“现在不仅有专家定期上门指导科学防疫,猪场也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监测,感觉特别安心。一旦周边有疫情风险预警,专家们总是第一时间通知我们,并指导我们如何科学应对。”7月20日,武胜县双星乡大梁村养殖户张斌说。

畜牧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坚实的疫病防控屏障和精准有效的政策保障体系。我市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问题导向,着力构建覆盖全链条、贯穿全过程的产业“安全链”,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在政策保障方面,我市注重靶向施策,激发内生动力。在《广安市关于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中,专门设立了针对畜牧业的激励条款:对今年出栏生猪、肉牛、肉羊、肉禽较2024年度分别增加2000头、350头、400只、5万羽及以上的养殖场(含2025年新建投产养殖场),按照每户5万元给予奖励。各县(市、区)也制定出台空栏场复养补助、出栏激励、养殖重点区域生产补助等政策措施,形成了市、县联动政策支持合力。

“在系列激励政策的引导下,全市养殖场户补栏增养的积极性持续高涨,特别是大型规模养猪场的产能增长势头明显。”市农业农村局畜牧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疫病防控上,我市持续强化官方兽医队伍建设与能力提升,在全市124个产地检疫申报点,派驻641名官方兽医,严把产地检疫关,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同时,紧紧抓住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关键窗口期,全域部署开展“大清洗、大消毒、大培训”专项行动,全市累计消毒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有效净化养殖环境,切断传播途径,努力营造并维护好“清净无疫”的养殖大环境。

我市还稳步推进全市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通过强化兽药经营、使用环节监管,压实主体责任。同时,推进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行动,53家养殖场创建为达标场,全力提升畜产品安全形象。

“三链”融合发力,广安畜牧业正加速迈向现代化。未来,我市将聚焦标准化养殖、良种繁育、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持续奏响乡村振兴“新牧歌”,为农业强市建设贡献更大力量。[县(市、区)融媒 张天文 贺小芹 广安日报记者 卢琴 文/图]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