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在武胜县礼安镇越江村渡改桥项目建设现场,嘉陵江江面塔吊林立,施工人员正在进行主桥墩挂篮安装。“这是连接两岸村道的‘惠民桥’,预计2024年底建成投用。”该项目质量负责人赵杨说。
一桥连两岸,温暖百姓心。全长648米的礼安渡改桥,是武胜“四好农村路”的一个切片。近年来,武胜大力实施同城融圈交通大会战,一体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建设交通强县,赋能乡村振兴。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武胜农村公路总里程3436公里,“全域公交”开通城乡公交32条,实现全县23个乡镇、276个行政村“村村通”公路,成功上榜2023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助力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一盘棋”凝聚建设合力
要想富,先修路;路好了,乡村振兴才有底气。武胜成立了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农村公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级领导统筹、行业部门牵头、乡村具体负责的工作体系,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全县大事、发展要事、民生首事来抓,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在此基础上,武胜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编制了《武胜县农村公路网规划(2021—2035年)》《武胜县乡镇级片区交通运输专项规划》《武胜县全域公交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着力构建“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安全便捷”的农村公路交通运输网。
有了规划,怎样实施?武胜建立起“县级巡查+部门指导+乡镇督办+村委监管+群众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把农村公路建设过程、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全程纳入监管,着力打造精品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
胜利镇自生桥村村民秦兰珍最近经常上街赶场,这源于一条长460米、宽6米的“胜利路”给出行带来的便捷。原来,在胜利镇实施场镇建设提档升级中,将之前的绕场镇小路硬化拓宽,变成场镇“外环路”,既达到了场镇车辆分流效果,也方便附近村民出行。“路修好了,转路、散步都方便多了。”秦兰珍说。
与秦兰珍一样享受农村公路带来便利的,还有乐善镇七郎村村民郑祥英。“蚕桑产业大道从家门口经过,出门做活路、上街走亲戚再也不用愁了。”站在崭新的三轮电动车旁,郑祥英对记者说道。
建好农村路,百姓有福气。武胜全县上下齐心,统筹整合部门资源,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积极性创造性,深化川渝区域合作,推动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城乡融合发展的“一城九镇多节点全覆盖”农村公路交通网络体系。
“建设总量超过以往几十年。”武胜县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人介绍,2016年以来,武胜新(改)建乡村旅游路、县乡公路、通村硬化路等农村公路超过2000公里,新建入户路2432公里,实现了乡镇、新村、产业园、建制村、入户路5个100%全覆盖。
产业路带富一方百姓
当前正是柑橘上市季节。12月6日,记者在武胜县沿口镇五一村万亩晚熟柑橘基地观景平台看到,一条条道路如毛细血管直通果园深处,果农或骑摩托、或驾乘小轿车穿行其中。“果园里有生产便道、外有产业大路,运送农资下地、采摘果子进城,效率大大提升。”基地业主周正海说。
在柑橘基地之外500米处,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柑橘初加工中心又是另一番景象:货车来来往往,选果生产线忙碌作业,工人有条不紊地进行清洗分级、选果装箱、打包装车……“以前交通不方便,果子只有卖到武胜周边。”周正海介绍,现在每天出库量保持在50吨左右,不仅畅销川渝,还卖到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
路通则百业兴。武胜结合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在优质粮油、优质生猪两个主导产业基地,以及武胜大雅柑、优质蚕桑、生态水产等特色产业园区,全面推进周边农村公路网提档升级,配套产业路160余公里,降低物流成本5%以上,有效带动村民就近务工和农产品进城,年均增收超过2000元。
地处嘉陵江出川断面的武胜县清平镇南溪村,拥有得天独厚的河滩白沙土壤,种植户雷凤林在这里种植了十几亩甘蔗。记者翻看她的朋友圈,“现砍现卖,又甜又化渣,马上上武胜。”“朋友们,甘蔗明天一大早下重庆哦。”简单的文案配上采收、送货等画面,让她的甘蔗俘获众多消费者。
“平均每天能卖两三千斤。”雷凤林说,得益于交通便利,加上河滩地甘蔗极佳的口感,她在武胜、重庆两地跑,甘蔗一直不愁销路。
此外,雷凤林的十几亩河滩地夏季还种植鲜食玉米,因品质好、送货快,同样是消费者的“抢手货”。两季种植收入相加,一年近20万元。“好日子得益于找准了致富门路,更得益于便捷的交通。”雷凤林说。
加快推进农村路网发展,打通田间地头“最后一公里”,武胜还在打造物流致富路上发力。截至目前,武胜建成县级快递物流仓配中心1个、乡镇物流运营中心23个、村级物流综合服务站276个,实现全县行政村寄递物流服务站全覆盖。
“旅游大道+”串起群众致富链
转把、后空翻、神龙摆尾……今年11月16日,2023国际自盟自由式小轮车一级赛(四川·武胜站)在武胜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区骑跑基地举行。来自国内外8支参赛队伍34名运动员,为八方观众呈上精彩比赛。
最早成立于2012年的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区,最令老百姓称赞的是串起广武路、岳武路,包括旅游大道、产业大道等在内,总里程达80公里的乡村旅游公路路网。在这里,不仅成功承办中国环四川国际自行车联赛、国际自盟自由式小轮车一级赛,以及“乡约武胜”乡村马拉松赛等省级、国家级、国际级高端赛事,还成功带动了全县餐饮、住宿、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
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区是武胜县“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全县农村公路网络和交通运输网络的不断改善,武胜还整合城乡客运资源,开通农村客运班线30条、公交线路9条,分片区投放乡村客运小型客车,实现了全县23个乡镇、276个建制村达到站点、线路、车辆全覆盖标准,建立起村相通、镇相连、城乡一体安全便捷的农村客运网络。
便捷的交通路网为乡村旅游的快进慢游提供了保障。以白坪—飞龙旅游环线为例,线路串起龙女湖、红岩广场、三溪影视基地、梦田花海等乡村旅游景点,一路可观可赏可品美食。今年6月嘉陵江龙舟文化节期间,武胜更是开通5条旅游线路,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出门进城游玩,观看比赛盛况。
不仅如此,在礼安镇,最美环岛路将太极湖沿岸的“小鸟天堂”露营基地、蒲扇DIY创意工坊、东西关电站等旅游景点串珠成线,成为市民周边游玩的打卡地,百姓增收的“经济带”;在清平镇,完善的农村公路网促进了晚熟柑橘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勾勒出高颜值的农文旅融合新画卷……
如今,随着农村路网的升级,武胜全力推进“交通+产业+旅游”深度融合,走出具有武胜特色的农村交通发展之路,让“四好农村路”更好地促进产业兴、乡村美、群众富,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武胜融媒 夏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