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县:提升乡村“颜值” 擦亮振兴“底色”

发布日期:2023-12-27 09:22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12月1日,白庙镇瞿家店村,村民刘远秀正悠闲地在院坝内和邻里拉家常。在她家旁边,微动力污水处理站运行顺畅。往年,家门前的小溪臭气熏天,村民们只能无奈地避而远之。

改变来自岳池县近年来大力推行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该县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类、无害化厕所改造等措施,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村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得到全面提升。

精准破题 治理污染

每周二早上7点,苏灵权就会驾驶镇上配备的垃圾转运车,顺着乡村公路来到瞿家店村,将垃圾分类亭里的垃圾运送到镇上的集中处理点。这些垃圾最终将被用于发电。

“以前没有垃圾处理的概念,田里、路边到处都是垃圾。”作为本地人,苏灵权看到这些年周边环境变得越来越好,“现在搞垃圾集中处理,大家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

“有了这个处理站,生活环境变好了。”“环境好了,心情自然也就好了。”村民们的话语里透出浓浓的满足感。

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是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的重要一环。走进瞿家店村的芙蓉溪新村聚居点,一幢幢青瓦白墙的川东民居整齐排列,房前屋后散落着一个个种植了各种蔬果的小庭院,休闲运动场地、联网产业路、入户便民路、农村客运招呼站一应俱全。魏家拱桥河穿村而过,站在跨河小桥上往下望,一河清水蜿蜒东去。

“以前,这就是条臭水沟,生活污水都往里面倒。”瞿家店村党支部书记舒元安指着眼前的河道说,“到了夏天,蚊子、苍蝇多得很。”村民李安证实了他的说法:“还是多亏了污水处理站。”

村民口中所说的污水处理站,就是微动力污水处理站。岳池县根据农户居住习惯,推行三格化粪池、微动力污水处理站、人工湿地等多种组合模式来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记者看到,零散居住的农家旁边,辟出一块空地,安装一体式三格化粪池,粪池旁开辟一块小湿地,安上栅栏,干净卫生又安全。而处理集中居住点的生活污水,微动力污水处理站更为适用。

“周边农户家中的污水进入处理站后,先进入调节池沉淀,再进入厌氧池发酵,最后流入粪液储存池。除此之外,通过整村推进‘厕所革命’户厕改造项目,实现了在家农户户用卫生厕所全覆盖。”岳池县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梁琨介绍。

这样的设施在全县城乡随处可见。数据显示,该县建成农村聚居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18个,1万余户农户实现厕污共治,农村环境质量得到初步改善。同时,该县建立完善了“户集、村收、乡(镇)运输、县处理”城镇一体化垃圾收运系统,共设置垃圾定点收集池(房、箱、桶)约1.8万个、压缩式垃圾中转站9座,配备保洁人员7000余名,清运员1900余名,每天约300吨垃圾被转运到普安镇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乡镇村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以上。

“未来,我们将继续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坚定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之路,实现全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岳池生态环境局局长游辉宇表示。

绿色发展 赋能振兴

绿色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在为当地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有力改善了生态环境。

2014年,瞿家店村有贫困户407户、1376人,贫困发生率19.89%,全村道路几乎不通,没有支柱产业。如何因地制宜寻求适合本村的优势产业?2016年回乡担任村支部书记的舒元安一度寝食难安。

“通过镇政府牵头引进,我们将600余亩荒山荒土承包给业主种植桃树,业主通过售卖‘瞿家店脆桃’,每年毛收入超过800万元。”舒元安介绍,同时与红宝石果业专业合作社、英俊藤椒种植合作社、大力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入股合作,发展连片绿色产业。通过引进优质业主,瞿家店村盘活了500平方米闲置房屋、300亩村集体荒地、1500亩荒山,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

“现在改种藤椒和桃树,每天修枝、采摘等,一个月下来能挣3700元左右,离家也近。”曾因病致贫的村民黄祖华满意地说。

瞿家店村还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模式,立足好山好水,打造亮点景观,吸引周边游客,激活乡村旅游。“十里荷塘”便是其中一道亮眼的风景。荷塘建成以后,整个村形成了“山顶藤椒、山腰桃树、山下荷塘”的立体产业结构,盘活了整村资源,打造出特色产业景区。

每年七八月间,瞿家店村300余亩荷花亭亭玉立、竞相开放。“这里离市区不远,路又修好了,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周末过来很方便,适合带老人和孩子前来放松。”游客王女士笑着说。

村里还把莲子、藤椒、桃子、土鸡蛋等生态农产品进行包装宣传,并借助农村淘宝、海都公众、微信微商城等平台,线上销售农特产品,“第一书记”还开通直播带货,不断拓宽销售渠道。

“我们村现在环境这么好,出产的全是原生态无公害的产品。”村民们信心十足。

产景相融,推动农民致富。走进位于顾县镇羊山湖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山坡上,种植着吴茱萸、佛手、黄精等中药材。而白庙镇郑家村则通过挖掘陆游《岳池农家》诗作中“花、酒、丝、姑”四大文化元素,打造了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随着荷花节、桃花节等一系列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的举办,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如期而至。乡村旅游持续升温,富了百姓的口袋。

随着一系列景区建成或提质,岳池绿色农旅还将更有看头。接下来,岳池将打造更多微型旅游目的地,实现“一地一特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鼓足干劲、奋力冲刺,努力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岳池融媒 张梁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