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区花桥镇光荣村抓住高标准农田建设契机,积极打造粮油产业园油菜种植基地,推动油菜新品种推广示范种植。广安区融媒 张国盛 摄
武胜县三溪镇长深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明显。(资料图片)
一年之计在于春。走在广安的乡间田野,放眼望去,改造后的土地田成方、地成块、路相连、渠相通,广大农户抢抓农时开展春耕生产,一派生机勃勃的农业发展景象。
2023年,全市建设高标准农田23.5万亩,相关经验做法获省政府督查通报表扬。累计建成优质粮油基地55万亩、巩固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基地48万亩,粮食总产量183.7万吨……丰产的背后,高标准农田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田建设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我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政治任务,按照“集中连片推进、水旱立体建设、适度规模经营、粮景融合发展”工作思路,全面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实施,探索创新实践,奋力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丘区标杆。
统筹规划 全域连片建设
一块块农田星罗棋布、一道道堡坎纵横交错……当下正值春耕时节,对于许多人来说,高标准农田建成之后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3月1日,记者来到邻水县城北镇小鱼滩村,看到经过改造的农田土地集零为整、宽阔平坦、渠沟完善,一条条机耕路延伸到田地里,村民们正在春耕备耕。
“2022年,小鱼滩村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2600余亩,实现了窄田变宽田、小田变大田,并通过土壤改良和完善灌溉设施等,改变了传统种植方式,加快推进高标准粮油示范片建设。”小鱼滩村党总支书记王森告诉记者,土地流转的租金价格也提高了,老百姓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去年,我们在小鱼滩村流转了200多亩土地,均建成了高标准农田,旱能灌、涝能排,宜机作业。”种粮大户蒋云瀚告诉记者,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耕地质量、产出能力等明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
小鱼滩村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只是我市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全域规划布局,坚持新建与改造提升并重,将适宜建设永久基本农田、未全面达标建设的已上图高标准农田全部纳入《广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规划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分别为103.7万亩、60.5万亩,并将规划任务分解到县(市、区)、明确到年度、具体到图斑。同时进行集中连片推进,坚持新建与改造提升同步推进,按照单个项目不低于5000亩标准,打破行政区划,一年接着一年干、一片连着一片建,串点连线、聚线成面,实现整村、整镇、整县连片建设。2021年以来,全市集中连片新(改)建高标准农田66.83万亩。
水旱立体建设方面,我市以提升耕地综合产能为目标,因地制宜优化丘区建设模式,在全省率先制定市(州)技术规范《广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导则》,对水田、旱地同步开展田、水、路“三网”配套建设,综合实施“小并大、薄增厚、弯取直、陡放缓、坡改梯”田型调整工程,实现田成方、土有型;围绕灌区建设,采用蓄、引、提、排、灌等综合措施,合理布局小型水源设施,配套末级渠系,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疏通灌溉“最后一米”,确保旱能灌、涝能排;大力开展乡村田间“路网”建设,实现“连村路、通组户、下沟田、上坡地、入库棚”,农田道路通达率达95%以上。
高效利用 提高综合效益
3月,正是油菜花绽放的季节。从市中心驱车前往广安区花桥镇万亩粮油园区,沿途成片的金色花海令人心旷神怡。
据了解,3月8日至3月31日,花桥镇将举办“金色广安·春归花桥”油菜花节,在全镇范围内举办开幕演出、万人同品花桥宴、音乐小龙虾啤酒活动、田园音乐会等11类数十场活动,让广大市民游客相约花桥油菜花海,共赏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赴一场春天的盛会。
近年来,广安区花桥镇在冲锋村、竹林村、光荣村等地建成高标准农田,打造粮油示范基地,水稻收获后连片种植油菜,春季盛开的油菜花成了一道亮丽风景线。去年3月,花桥镇举办了首届油菜花节,吸引了超50万人次打卡,老百姓还自发组织在家门口摆坝坝席,前后摆了200多桌,村民收入3万多元。
坚持粮景融合发展,让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我市依托乡村自然风貌,开发大地粮田景观,跟进和美乡村建设,举办农事节庆活动,打造网红打卡点、休闲度假村、乡愁留恋地,培育农事体验、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推动产城景融合发展。当前,武胜县第二届大地油彩乡村文化旅游节、岳池县苟角镇“苟角黄金浪 多彩花海游”油菜花节也将相继启动,持续吸引广大游客观光休闲,带动农民增收。
同时,我市坚持良田粮用,围绕高标准农田,同步规划100万亩优质粮油基地、40个现代粮油园区,突出提升粮食产能。2021年以来,全市建成优质粮油生产基地53万亩、现代粮油产业带7个,创建省、市、县级粮油园区29个。大力推广水旱轮作、套种间种、种养循环技术,采取稻—油、稻一菜、稻一渔(虾)、麦一玉一豆(薯)等种植模式,集中连片发展以水稻、玉米、油菜为主的粮经复合产业,实现“一季千斤、两季吨粮、收入万元”。
此外,还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培育专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流转高标准农田,规模分别控制在3000亩、1000亩、300亩、50亩,同步跟进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通过“大业主”带“小农户”,实现农业生产方式重构、小农户振兴。2021年以来,建成综合农事服务中心9个,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474户。
开足马力 高质高效推进
2月29日,岳池县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增发国债)在顾县镇广佛寺村启动,围绕田(地)块整治、排灌渠道、田间道路、农田配套设施、科技推广5个方面实施项目。今年,岳池将在顾县、白庙、石垭、苟角4个镇12个行政村建设近2万亩高标准农田。
与此同时,在广安区恒升镇茶坪村高标准农田施工现场,5台挖掘机正在进行田块平整、挖沟渠等作业。“恒升镇目前正在加快推进70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调型后的高标准农田配套设施更加齐全,预计田块产量比以前增加10%以上。”恒升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许晓红说。
广安区是四川省唯一一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遥感监测试点县,也是高标准农田建管保险试点县,同时纳入全省整区域推进试点县,高标准农田将于2025年全面建成。
今年如何强力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我市优化项目建设推进工作机制,通过“建立项目储备库、提前启动设计、集中评审、限时审批”等方式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及时开展建设;建立市级提级调度机制,坚持日调度、周汇总、月通报,并通过现场复核、无人机航拍、遥感监测等方式对项目进展情况开展全面监测,对进度滞后的及时预警、现场督办;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农业农村“大比武”实行重奖重惩,每季度“比”进度、“晒”成效,倒逼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地,确保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当年利用,多增一季粮。
同时,在项目建设中全面推行“现场代表+监理+质检+跟踪审计+镇村干部+业主群众”“六方”监督管理,业主现场代表每周到场监管,监理人员每天到场履职,群众代表随时进场监督,跟踪审计单位全程跟踪审计,委托第三方统一开展工程质量检测监督、竣工验收,实现农业农村部门牵头、行业部门参与、参建单位分工协作、齐抓共管。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的重要抓手。”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2024年,广安将继续新改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以上。同时,抓好系统治理,开展全面排查整改,持续让“粮田”变“良田”、“良田”变“粮仓”,夯实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基石。(县(市、区)融媒 廖小兵 沈巾钦 刘宏 广安日报记者 文思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