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耕”新不负春——广安区春耕生产见闻

发布日期:2024-03-25 08:55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一年春来早,万事农为先。近段时间,广安区的田畴沃野间处处都是春耕农忙新图景,一幅生机勃勃、人勤春来早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今年广安区粮食生产目标任务83.1万亩、34万吨,一季度完成大春粮食播种面积69万亩以上。当前,该区农业系统围绕粮油生产目标任务,落实播种面积,奏响春耕备耕“进行曲”,按下生产“快进键”,全力以赴保障春季农业生产,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A 农技人员一线助春耕

“老乡,你这个水育秧要注意水整地水作床,带水播种,以淹水管理为主,育苗全过程要注意防治绵腐病,以免坏种烂秧及露田扎根。”3月22日上午,在兴平镇新农村水稻育秧现场,该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黄晓燕带队指导村民育秧。

紧接着,她又来到文明村指导业主栽种西瓜苗。“肖总,你们刚栽种的400余亩西瓜苗,要特别注意保湿,否则会因缺水烂梗而死。”

这是广安区农技人员一线助春耕的一个缩影。3月以来,广安区组织100余名农技人员零距离、全方位地为农民科学种田提供指导,农民们则抢抓农时有序推进春耕生产。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农技人员技术服务水平,强化春耕生产技术支撑,广安区扎实开展春季生产技术培训活动,农技人员围绕备耕准备、化肥选购、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4个农业生产关键环节深入村组,以“课堂培训+田间教学”的方式,指导种粮农户有效解决生产难题、科学合理耕耘种植。同时,广安区聚焦全市小麦、油菜生产重点区域及县乡农技推广干部、种植大户,依托省上“科技下乡万里行”、市上“千名英才千村行”等技术服务团,分级开展小麦、油菜田间管理技术培训30场次、培训500余人次;深入一线指导农技人员110人次,指导小麦油菜种植户245人次。

B 放心农资保供护春播

“感谢农业部门对我们种植大户的关爱,今年不仅为我们提供优质水稻种子,还提供了化肥等农用物资,让我们种田更有信心了。”3月21日,广安区花桥镇种粮大户、广安戴星家庭农场负责人宋辉告诉记者,今年农场准备种植2000亩水稻,农业农村部门为他送来1吨免费优质水稻种子和15吨化肥,无异于“雪中送炭”。

充足的农资供应是搞好春耕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前提。广安区“早”字当头,积极备足农用物资,为今年大春农业生产奠定基础。广安区全面实行农业社会化服务,在每个乡村选配社会化服务协管员,全力保障春耕农业生产用肥稳定供应,构建了区、乡、村三级农资保供体系,形成上下联动保供长效机制。据统计,全区共储备水稻、玉米种子800吨,能够充分满足今年春耕生产需要。同时,广安区还储备化肥3.9万吨、农膜1000吨、农药60吨,农资储备充足,供需平稳。此外,该区还免费向种植大户发放水稻种子65.5吨、化肥1588吨,充分激发种植大户的种粮积极性。

与此同时,为净化农资市场,全力保障春耕,广安区农业农村局制定了2024年春季农资市场专项检查工作方案,从2月底开始,分组对全区春季农资市场进行全覆盖专项检查。该区还深入实施农资执法监管,对区内化肥生产企业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并对抽检结果及时公示,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活动,指导农户通过有经营资质、信誉好的经营主体或销售渠道,订购种子、肥料等春耕生产物资。截至目前,该区溯源检查大春粮食作物种子600吨、化肥3.9万吨,纠正不规范经营13次。

C 播种机让育秧大提速

3月20日,记者在位于龙台镇红旺村的高标准农田水稻种植基地看到,两台自走式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机在旱田中轰鸣向前,一个个育秧盘从机器后下方的口中“吐”出来,在田中整齐排列成行。

眼下正是春播时节,广安区各地群众抢抓农时,通过多种技术开展水稻育苗,育秧播种机成为很多种粮大户的首选。

红旺村水稻种植基地业主张远华告诉记者:“旱育秧比水育秧更节约成本、土地和人员,也比水育秧更好管理,所以我们要逐渐推广旱育秧种植。”

记者注意到,秧盘育种分为三层,上下层均为有机肥,中间层是谷种。秧盘铺设后,田中需要灌水,然后覆膜,大约经过一个月的管护就可以移栽秧苗。

张远华介绍,这次他前后仅用6天时间就育了25亩旱育秧,接下来,再经过一个月的管理,就可以将这些秧苗移栽到稻田里。

广安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雍文超介绍,自走式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机每小时可完成约500个秧盘育种,每个盘中可育稻种80至100克,大大提高了春播效率。目前,该区龙台、肖溪、大安、浓溪等多地种粮大户正通过机器进行田间、大棚育秧。(陈苇 马国香 广安区融媒 廖小兵)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