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广安区龙台镇墟官村的稻田里,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看着水渠里的水流进稻田,村民心里乐开了花。“通过整治和清淤,渠道的水现在可以流到我们田里了。”墟官村村民刘中明高兴地说道。
据了解,墟官村地处七一水库灌区尾端,从七一水库输水到墟官村有40多公里路程。每到栽秧时节,上游井河镇、花桥镇也要用水,加之部分干支渠末端渠系年久失修,总干渠在满负荷输水的情况下时常出现“打挤”现象,导致渠水无法到达墟官村的稻田里。
为充分发挥灌区功能,全力服务粮食生产,2023年,广安区水利部门对七一水库总干渠、左干渠和茶坪干渠等阻水严重的渠道进行了岁修起淤和水毁修复,其中,起淤37公里、水毁修复1.2公里,全力保障尾渠段灌区用水需求,让尾渠段群众生产用水不再“委屈”。自3月中旬开始春灌以来,已向灌区供水236万立方米,灌溉农田1.68万亩。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之际,也是农业用水的关键期。为确保春耕用水需求,广安区通过加快灌区水毁工程修复及春灌调度等举措,实现应灌尽灌,全力以赴保障春季农业生产,为春耕“保驾护航”。
在井河镇高滩村、华阳村渠道整治项目现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复核测量水渠断面尺寸。该项目将新建明暗渠、倒虹管、广渠隧道1875.94米,整治隧洞、渡槽1348.55米。项目建成后,能有效保障井河镇、兴平镇、石笋镇等10个乡镇灌区的生产用水,确保灌区农田旱能灌、涝能排。
“为确保春耕春灌有序正常进行,我们年初制定了用水计划,对灌区的渠溪进行清淤,为后续用水打下了坚实基础。”广安区水务局副局长邓涛说。(广安区融媒 廖小兵 记者 文思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