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述才:让小龙虾“飞”的新农人

发布日期:2024-05-22 08:49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初夏时节,在武胜县清平镇科良农场,高标准农田阡陌纵横,绿油油的水稻长势喜人,处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段时间主要就是清理杂草,做好蓄水保灌和病虫害防治。”农场主杨述才说。

今年52岁的杨述才是一名退役老兵。1994年从部队退伍后,他专注于种养领域,曾任海大集团水产养殖技术顾问,首创花鲢精养技术,被新希望集团聘为技术顾问,是武胜乡土人才专家,多次在省、市乡土人才大赛上斩获名次。

2020年,怀揣田园梦想的杨述才毅然回乡,流转土地200亩创建科良农场,建有粮食烘干、稻米加工、工厂化育秧、虾苗繁育、水产种苗繁育等6个中心,以及1个冷冻仓库,形成集稻虾综合种养、种苗繁殖、初加工于一体的综合生产基地。

心系家乡,退役军人返乡建农场

4年前,武胜县在清平镇规划打造稻渔现代农业园区,辖该镇的陈家寨、会云、红东和华家坪等村,总面积7000余亩,其中优质水稻种植面积6350亩,综合种养面积超过86%。

在此基础上,园区探索“农户+园区”“农户+企业+基地”等联农带农模式,统一规划、统一田土调形、统一品种引进、统一(工厂化)育秧育苗、统一机械化耕种收,引进业主18名,而杨述才就是其中之一。

开农场不同于当农民,农业也绝非一首田园牧歌。杨述才意识到,建农场容易,如何通过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运用“种养结合、高效循环”养殖技术,发展绿色生态高效农业,才是当务之急。

通过实地考察选址,手握200亩土地的杨述才决定发展“稻虾共养”产业。在已有的种养经验上,他一边学习提升专业的种养技巧,一边规划建设农场各项设施。

从选育小龙虾品种到养殖管理,再到后来的高标准农田、虾塘、大米加工厂……在杨述才和家人的不懈努力下,2022年,农场初见雏形。“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塘一田,都出自我们的双手。”指着一大片稻虾共生田,杨述才自豪地说。

投资收益长,回报收益慢,偶尔还要“看天吃饭”,是农业生产的典型特点,杨述才对此心知肚明。

为了摆脱传统农业束缚,发展绿色生态高效农业,杨述才除了学习借鉴别人的“致富经”外,还聘请省内外水稻种植、水产养殖等专家,精心研发小龙虾与水稻共生种养技术,并将技术付诸实际行动。

一年三季,小龙虾卖到北上广

“我们这套技术的特别之处,就是改变小龙虾生产周期,实现错峰上市。”杨述才介绍,稻虾共生技术本不是秘密,但他们结合当地气候特征,综合协调“水、草、苗、料”等影响小龙虾生长的各种因素,通过温度、光照控制和投喂优质饲料等方法,促进小龙虾提早交配产卵,实现苗种提前繁育。

在这套“魔法”加持下,杨述才的小龙虾,首季上市时间在3月左右,比湖北、江苏等地小龙虾上市时间整整提前了两个月,赚到“时间差”的同时,也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以2022年为例,3月,杨述才稻田里的小龙虾已经开始捕捞,经过分级分类处理后,以每斤40元的价格销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同季同行的,虾塘里还是虾苗。”杨述才说。

春耕开始就收获,而这也只是杨述才土地轮作的序幕。据介绍,清明节后,杨述才的第二季小龙虾上市结束,全田种植水稻,养殖生态鱼。8月,稻鱼丰收,开始养殖第三季小龙虾。国庆期间,最后一批小龙虾上市销售,全年稻虾鱼共5季收获。

技术赋能“精打细算”,实现农田高效利用,是“新农人”杨述才蹚出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不仅如此,杨述才还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种养范围、提升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等方面做文章,做大做强“稻虾共养”产业,让产业发挥最大效益。

“考虑到销售问题,我们配置了冻库和冷链车。”杨述才说,把成虾收回后,通过冻库和冷链车初加工再卖出去,小龙虾的质量和价格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如今,杨述才联合了150余家农场,成立稻虾共生养殖联盟,累计发展合伙人800余家,覆盖广安市全境,以及周边南充、遂宁、重庆等地,满足2万余亩稻虾共生种养面积种苗需求。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联盟为合伙人养殖户提供小龙虾种苗1000余万斤,产出小龙虾约5万吨。他还带动100余名退役军人从事稻虾种养,整个使用该模式的农场共提供500余个就业岗位。(余静 武胜融媒 夏俊林)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