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蛹吐丝忙,人人勤劳动。当前正值夏蚕吐丝上簇的时节,蚕农们丰收在望。
6月19日,记者走进武胜县双星乡双狮村,蚕桑养殖户陈洪琼的蚕桑大棚里,方格簇整齐排列,大蚕均已上簇结茧,白白胖胖的蚕茧形似鸽子蛋,光洁饱满。
“预计本季收入10万元左右。”陈洪琼告诉记者,一季养殖半个多月,一年能养6季。目前她养了43张纸,请了10多名工人一起打理。
养蚕4年的陈洪琼已经成为村里栽桑养蚕致富的典型。“我以前在广州打工,根本不会养蚕。”陈洪琼回到家乡以后,先在其他养蚕业主那里务工,从日常打杂到养蚕收茧,她把蚕房里的养殖要领学会以后又到四川安泰茧丝绸集团有限公司里做季节工,学习桑园管理。
一年多以后,陈洪琼心里有了底,便在村里承包了74亩地,其中桑园64亩、蚕房7亩。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四川安泰茧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签订蚕茧、桑叶相关收购协议,以保证种植养殖效益。陈洪琼告诉记者,这种模式解决了农户信心不足、抗风险能力不强、增收不稳定等问题,为她注入养蚕的“强心剂”,解决了蚕茧销售的后顾之忧。
“我富起来了还得让村民们都富起来。”陈洪琼给村民开出高工资,宁愿自己少赚一点,也要带动周边群众致富。现在她的基地内,采叶时有30多人,上簇时有40多人,平均每人一季能赚3000元。
“我年纪大了,还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有不错的收入,我挺知足的。”村民杨素均在该基地务工2年多,半年忙蚕房,半年忙桑园,每天都有事情做,她对现在的生活相当满意。
近年来,双星乡将蚕桑产业作为全乡的重要产业来发展,采用龙头企业引领带动群众发展的形式,已建成56个个体经营和1个公司经营蚕桑种养基地,蚕桑种植面积近5000亩,覆盖乡内6个村,直接带动200余人就业。目前,该乡已逐步形成“桑+粮、桑+菜、桑+菌、桑+禽”的复合种养模式,走出了一条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新“丝”路,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能。(武胜融媒 任禹舟 记者 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