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县执生态之笔 绘秀美山村

发布日期:2024-07-24 08:49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7月22日,走进邻水县城北镇贵人槽青山杠平台,放眼望去,一派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映入眼帘。

邻水县属于“三山夹两槽”的平行岭谷地貌,地形呈两山夹一沟之势,岩层多由石灰岩构成,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地块零碎贫瘠,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不利于农业耕作,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沿着这条43公里长的冷家长安环线走,都是贵人槽这样的地貌。”指着环绕山间的公路,城北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邻向记者介绍。

2017年,邻水县按照“小点状、大统筹,小修复、大保护,小集聚、大共享”思路,系统推进铜锣山腹地冷家长安环线土地综合整治,围绕山体破损、土地退化、水环境失调和生物多样性破坏等现实,通过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生物多样性重组等系统推进综合整治工作,贵人槽开始“改头换面”。

因为特殊的地貌地形,土地整理颇费功夫。“细石块多、土地高差大,一小块地可能就有两米的落差。”张邻说,通过以坡改梯、挖高填低,所有田块整理完成之后再次“关水调平”,同时配套建设沟、池、渠等坡面水系工程并整治山坪塘。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三保田”,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并推动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还配套建设了蔬菜育苗大棚、榨菜加工设备、冷链物流设施等,以租赁的形式让业主“拎包入住”,打造粮经复合种植基地,注册“妃上”“龙井湾”等蔬菜品牌,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走出了品牌化、标准化的发展道路。

在产业发展的同时,邻水县还对冷家长安环线上的1000余户农房进行了风貌塑造,依托粮经产业基础,结合千年古道的文化底蕴,打造了一系列网红旅游打卡点、农家乐、健康骑步道及采摘体验园,年吸引游客超万人次,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双赢。

“贵人槽作为生态修复项目点,累计完成土地整治4500余亩,建成了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实现村民人均增收5500余元。”城北镇党委书记许尔军告诉记者,近几年,该镇持续利用、巩固生态修复成果,让山更绿、水更清、地更肥,充分发动群众、引进业主大力发展致富产业,实现了生态全面修复、效益持续提升、群众更加富裕。(邻水融媒 张天文 记者 卢琴)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