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玉米收割现场。王晓波 陈杰 摄影报道
初秋时节,玉米喜获丰收,颗粒归仓。
前不久,在顾县镇羊山观村的玉米千亩高产展示片,通过玉米籽粒专用收割机的高效收割,金灿灿的玉米籽粒被装载到运输车上。
当天,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有关专家对该片玉米进行市域内交叉实收测产。结果显示,该片玉米平均亩产达到672.2公斤,比全县玉米平均亩产453.1公斤提高48.4%,顺利通过验收。
岳池地理环境多浅丘平坝,是传统农业大县。岳池的玉米为何能实现大幅增产?
全程机械化
亩产高出全县平均水平48.4%
8月6日,在羊山观村,两台玉米籽粒专用收割机在金黄的玉米地来回穿梭。4排2米多高的玉米秆瞬间被收割机“吞入腹中”,产生的秸秆碎屑随即还田当作肥料。而脱粒后的玉米芯则被销往四川黍本道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青储饲料。
“一台收割机一天能收割约70亩玉米,相当于干了20个人的工作。”四川玉米创新团队岗位专家、玉米全程机械化指导专家、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孔凡磊介绍,如果算上玉米脱粒环节,节省的人力将会更多。
事实上,千亩高产展示片的玉米从种植、管理到收割,均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今年3月,该片区在专家的指导下,采用旋耕起垄,施肥播种都采用了精量机播,并固定行距,将播种密度提高至5000粒/亩,保苗4500株以上,不仅方便了收获期机械收割玉米,也大大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提高了效率。与此同时,采用无人机绿色防控、高质量化控防倒技术,规范了田间管理。
“我们选用了抗病耐密的玉米品种‘成单716’,规模化种植玉米1086亩,产量远远高出预期。”顾县镇鹿子坝村党支部书记唐阳说,“玉米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真是省时、省事更省钱!”
据悉,当天测产的千亩高产展示片位于岳池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该园区面积1086亩,由顾县镇鹿子坝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流转经营,四川农业大学玉米栽培团队、岳池县现代农业园区服务中心和岳池县农业农村局相关站股组成的技术团队进行全程指导。
根据《粮油作物实收测产验收办法(试行)》测产结果显示,岳池县玉米千亩高产展示片平均单产672.2公斤,比当地玉米平均亩增产219.1公斤、增幅达到48.4%,玉米全程实现了机械化,比传统人工播收亩节本增收436.5元。
逐步改良推广
打造玉米全程机械化“岳池样板”
“平均亩产刷新了纪录,示范效果很好。”岳池县农技站站长郑斌表示,全程机械化生产极大缓解了当地劳动力不足带来的压力,有效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效率,大幅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收益。
岳池县玉米千亩高产展示片,也得到了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粮作机械处相关负责人的肯定。该负责人称,从测产结果、破损率、含杂率等各项指标来看,玉米千亩高产展示片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和应用效果非常好,特别是在丘陵玉米区做到了农机农艺有效融合。该技术模式值得在西南丘陵玉米种植区域,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进行推广。
近年来,岳池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打破镇、村行政区划边界,对土地进行集中连片规划,已建高标准农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6%。同时还大力推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累计流转土地64.43万亩,占全县承包地总面积59.05%。
“普通农户土地面积小,分布相对零散,推广重点还是要放到适度规模经营主体上。”郑斌表示,经过这次田间测产,“岳池版”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相对成熟,也具备在全县推广的基础条件,未来将引导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学习应用玉米密植高产农机农艺融合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技术推广,绝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郑斌说,还要因地制宜,针对地形起伏不平、地块细碎不规则、土壤黏湿板结等问题,不断改良农机、改造良田、补短板,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推动农业机械化全面、高效发展,打造玉米全程机械化“岳池样板”。
作为全省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今年该县通过“天府粮仓·百县千片”高产示范,推动全县2024年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4.1万亩,单产达到453.1公斤、比上年增加3.21%,总产达到10.92万吨、比上年增产4.6%。(苏杭 蔡阳 岳池融媒 刘婧)